LOT 76 让·弗朗索瓦·米勒 1854年作 乡间的路 纸本素描
Viewed 706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24.5×32.1cm
签名:J.F.Millet |来源:藏家购自2016佳士得拍卖会Lot.2||“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关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米勒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罗曼·罗兰《米勒传》||米勒的绘画艺术质朴而独特,他穷其一生追求生命的真实体验,常以农夫的身份自得其乐,怀揣对农村生活的亲密感,用质朴的、深沉的韵律把观众的心灵引入他的艺术创作之中。在米勒描绘农民的画里,常常弥漫着一股神圣感,仪式感还有虔诚的宗教情绪。米勒笔下的农夫面孔绝对不是明快的,同时也不像古典风格的人物那样具有均衡的理想美,但是农夫们的疲惫不堪和休息时瞬间的形影,却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美感与崇高性。他们不是在跟大地斗争,而是充满了和谐美好的诗意。|1849年后,米勒搬到巴黎郊区附近的巴比松村,过上了农民的生活,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大量农夫和工人,作为巴比松画派的核心画家,米勒真实描绘了这些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生活情态,描绘他们的苦与乐,描绘美好感人的人性。批评家往往喜欢在米勒的画里探究政治与社会的深意,其实米勒对这些毫不关心,他只是像农民劳作一般地去作画,朴实简单,他说“我一生只看过田园,也只能将自己所看到的,直率地,舒畅地叙述出来。”|此幅素描作品《乡间的路》,藏家购自佳士得2016拍卖会,画框背面有作品的流转记录,来源清晰可靠、尤为难得。此作为米勒移居巴比松后于1854年创作的作品。米勒的素描师法米开朗基罗也独具个人特色,在准确表现形体结构的同时,线条又带有一定表现性。他们松散、细碎、恰好与慢悠悠的乡村生活主题相匹配,能带给观者以平和放松的审美感受。画家在这里用最朴实的艺术语言再现了一对乡村夫妇的日常,着蓝色裤子的男子正用力地将草垛推进牲口房,拿长篙的女子则在其后驱赶着牛羊。他们的分工与配合,形成劳动中默契的节奏感,同时这种和谐的节奏又突出了宁静祥和的画面氛围。米勒特别重视在绘画中表现典型,他笔下的人物从来不是个体的孤立的存在,而是从日常所见的大量真实人物、场景中概括提炼出来的,所以他们才会如此生动真切。||人之初……||艺术帮助创造了关于童年的意象。19世纪以前,画家不擅长表现儿童的脸部轮廓及表情。儿童是一个体型矮小的男人或女人,他们身着成人装束,或奢华或褴褛。的确,当时已存在童年耶稣的画像,但耶稣是上帝啊!此外,还有弗朗索瓦•克卢为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孩子们所画的肖像,但画面中是女王,而女王的儿子们后来也成为了国王。儿童意识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这则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胜利。||1892年,阿尔伯特•贝纳尔在巴黎沙龙展出了一幅名作,他描绘的是勒努瓦家人,画面以一个孩子的形象为中轴铺开。一位夫人和她的两个女儿坐在一个华丽的内部空间中,她们神态安逸、表情让人一目了然,堪比一张素描稿。但这种惬意并不持久,不过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装饰而已。贝纳尔的重心不在于此,他旨在描绘人物的面部表情,其中小女儿的面容刻画最为清晰,就像摄影中的焦点拍摄一般。这个瞬间捕捉到的是让画面中人物凝聚在一起的爱意,同时,艺术家又将她们沉裹在流逝的时间深渊里。她们是司掌命运的诺伦三女神吗?这幅作品极具法式画风特色,但艺术家的笔触中带有拉斐尔前派的痕迹,因为青年时代的贝纳尔旅居英国期间曾受到过这一画派的影响。||拉利《河畔的淑女和骑士》一作中融入了18世纪古风的象征主义色彩。除了田园风景中的几位漫步者所勾织出的类型画后景之外,整个画面又跃动出了机缘命运的意象,因为儿童在画面中演绎着主角。玩铁环的小女孩背朝向我们,也背向她的母亲,她的视线转向绿色的湖水,那是斯提克斯的冥界之河,也是遗忘之河。儿童不只是清纯无忧,他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孩提时代终将不复返。||《亮眼睛》一作中,凡尔赛女孩的形象有着自然主义的灵息。在名作《晚祷》(Angélus, 1859)中,米勒已经这样向我们提出质询。生命是微弱的火苗,童年本身也早就带有着为生活而奋斗的烙记。童年时光并不是一种幸福状态,但女孩这样相信,也尽可能长久地如此憧憬着。画面和人物所流露出的坚毅气量让人深深震撼。一抹笑容在周遭的严肃氛围中凸显出来,就像要对我们细细诉说:“相信我吧,我总是一个孩子,并会一样幸福。”||艺术中的童年,也是艺术的童年。先锋派画家常常怀抱着绘画一种强烈闪现、又富于创造力的天真无暇的梦想。布尔德尔既非立体派,也不归在野兽派,要知道雕塑是一种严苛而庄重的艺术,但是他还是出过《秘密花园》、《孩时花园》等作品,那是他的一些素描和插图画创作。这张《示巴舞女》含着一个小男孩对东方的种种憧憬,以及《一千零一夜》等类的幻想。自然流露的优美雅致,线条和上色的轻盈……正是一个小王子的梦幻生活。||苏弗尔皮和我们谈及了母亲,以及他视之为神圣的童年。吴冠中本身也确实提到过一位乳母的形象,这是他的老师苏弗尔皮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所绘画的女性形象之一。绘画史随着苏弗尔皮一起逝去,他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也犹如一个消失的文明所塑型、立于时间夜色中的铸像……||作者:菲利普•杰奎琳先生(M.Philippe CINQUINI),艺术史学家,里尔大学艺术史博士、研究员;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授权中国地区研究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上海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海外理事。1999年起居住在中国,从事文化教育领域相关工作。继在2013至2014年中华艺术宫(上海)举办的《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展》担任学术支持后,他又出任了2014至2015年间举办的《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北京、郑州、上海)的策展人。菲利普•杰奎琳先生参与筹备了2016年7月在巴黎布隆尼亚宫举办的《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演讲。目前正在筹备策划2018年1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2019年中旬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展览项目。||译者:董智宏 校对:宋鑫||法国现实主义大师—让•弗朗索瓦•米勒||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出生在法国诺曼底半岛格鲁什村,他是法国著名的画家,也是巴比松派别现实主义画家,他的画成为了法国家喻户晓的名作,尤其受到了法国农民的喜爱和爱戴。||作为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家之一,米勒以描绘农民生活而着称。米勒一家世代务农,也正因为这种耳濡目染,米勒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并在绘画中真切地表达了出来。虽然从小就显露了绘画的天才,但由于贫穷,米勒直到18岁时才得以去学画,1837年还荣获了瑟保市的奖学金去巴黎深造。早年米勒因为卖不掉画,接了一些广告画的活,甚至为了迎合资产阶级的审美趣味,而画了大量洛可可风格的香艳绘画。当他的生活受到瓶颈时,画的这些低俗的画遭受到了人们的讽刺,于是他便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决定走自己的的艺术道路。||米勒发现了平凡的劳动者的诗情画意。不过,他笔下的农夫并不是天国中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是疲惫、穷苦、终日操劳的贫困者,衣衫褴褛,肌肤黝黑,佝偻的身躯,粗大的手掌,这便是米勒的美学,这便是米勒要为之呕心沥血地赞美歌颂的法兰西农民的形象。||米勒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于是,以狄亚兹、卢梭、柯罗和米勒为主要成员,在欧洲美术史上享誉盛名的“巴比松画派”就这样形成了。在之后的27年中,也是米勒一生创作的最为丰富的时期。||米勒在巴比松定居以后,所创造的大量作品中总是以亲身经历或生活当中的所见所闻为主要内容,以农民的形象和行为为题材将自我对人性对艺术创作的深切思考,都严肃庄重的注入对画面人物和场景的塑造之中,从而使画面所描绘的场景事物与自我的精神思想达到融合。回到田园生活的米勒认为自己就是一名农夫,应该劳作于田埂间,他以艺术家的眼光审视着周围的穷苦农民,表达他对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深沉的爱。||米勒的绘画风格是以描述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题材,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并且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的气息。米勒的绘画取材和表现手法都十分的独到,他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农村农民的生活面貌,他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同时也揭示了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围绕土地所产生的喜悦与悲哀。如他在《拾穗者》中,描绘了三位法国乡下农民打扮的妇女,头裹包巾身着粗布,躬身捡拾田间收割之后所剩的麦穗的情景,沉默着的专注神情显得不胜优美。画作表现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1853年,米勒因丧母而分得了一点微薄的遗产。回到故乡时,他所有的只是前人留下来的一只旧衣橱和生长在壁上的葛蔓。米勒喜爱这种植物,这是和他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和他一样终日勤劳的农民的心是一脉相通的。回到巴比松以后,他开始了艺术的高产时期。当他接连不断地在巴黎展出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油画时,连他以前的老师德拉罗什也不能不惊叹地称赞他的成就,说他是艺术的强者。||而在《晚钟》这幅画中,米勒着力于描绘这对夫妇的虔诚与朴实,人物造型承继他一贯的浑圆简朴。他们的穿着都粗糙而简陋,略显稚拙,却突出了农民的朴素和单纯。在苍茫的暮色中,男人手拿帽子,女人低头合十,显得那么知足和认命。他们长年累月地辛勤劳动,过着清贫困苦的生活,但他们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将一切交由上帝来安排,米勒在画中赞扬了农民的勤劳、安贫和知足,寄予了对他们的同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的人生观。||米勒的绘画艺术所承载的现实主义思想观念,在人类不断变革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它从前期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中萌发集结,以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当时的社会大众对于现实生活的强烈诉求为土壤而蓬勃成长,并迅速影响了荷兰、英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俄国和美国等众多国家和地域的社会意识中现实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发展。在后来的艺术发展中,现实主义所倡导的写实风格直接派生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及后印象主义,间接影响了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并在20世纪初开始对我国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生重要影响,并直至今日,可以说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和诸多形式流派的总源头。而米勒作为现实主义绘画最重要的艺术家,因其伟大的艺术成就而成为了世界艺术发展史中里程碑式的人物。||罗曼•罗兰曾经在他所著的《米勒传》中说:“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贯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可见米勒这个绘画风格上是很有成就的。
Preview:
2017年12月13日-15日 上午10:00-下午7:00
Address:
北京伯豪瑞廷酒店五层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