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71 于右任(1879~1964) 桐云书屋 镜心 水墨纸本
Viewed 515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43×65cm
题识:静山、佩芝作家,于右任。||钤印:右任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郎静山的集锦摄影和朋友圈| 晚清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积贫积弱,但是人文涵养并未有随着时势衰退,反而日趋繁盛。民初军阀割据争雄,当中也有能书的吴佩孚、阎锡山等人,不致英雄草莽。当时书法名家有于右任、谭延闓、白蕉等名播中外;绘画有张大千、吴湖帆、溥心畬、齐白石等南北争辉。| 郎静山(1892-1995)生于晚清,长于民初,父亲郎锦堂曾任左营参将、两镇总兵,祖籍浙江兰溪,颇有儒风,能书画,有庋藏,雅好戏曲。郎静山幼承庭训,也能诗文,擅书画,但更爱当时时髦的玩意─摄影。| 从将军之子成为摄影名人,郎静山兼具了传统和时尚两种特质,既是成长,也是转变。因为诗、书、画、影的绝艺,尤其是摄影的中国化,使得他在上海滩成为新鲜的文化符号,与当时政界、新闻界、艺术界、文学界都有往来,他的传统身份和新式学养表现得温文儒雅,在上海滩新旧两派士人之间都融合无碍,从郎氏夫妇旧藏书画中即可见之。| 1940年郎静山请好友张大千为父亲郎锦堂造像,大千挥笔绘写了《郎锦堂将军像》。(Lot303)| 此画为张大千绘于庚辰(1940)年春季,大千题款云:“锦堂老伯遗像。庚辰春孟喆静山道兄命写,张爰。”钤白文“张爰之印”、朱文“大千”。大千自1920年代到上海从李瑞清学习书法,一直以上海为发展根据地,1940年已是名满天下的画师。郎、张的交情,大概始于1927年左右,郎静山先识张善孖,后又与大千友好,往还一生,张大千一直是郎静山镜头下高士的典型人物!画的题跋有陈夔龙(1857-1948)、黄玄翁(1866-1940)、夏敬观(1875-1953)、叶恭绰(1881-1968)、王薳(1884-1944)、刘伯年(1902-1990)、锺山隐(1906-1953)等人。陈夔龙晚清封疆大吏,慧眼提拔了郎锦堂;黄玄翁是上海滩“鸳鸯湖蝶派创始人”;夏敬观是前清举人,民初又任浙江省教育厅长;叶恭绰时任交通总长、财政部长、铁道部长等职;王薳曾入同盟会,曾参与经营香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刘伯年得王个簃指导,与张大千昆仲友好;锺山隐留学日本,1934年创办《美术生活》,曾聘郎静山为摄影编辑。从这幅画作来看,画、题、跋者,涵概了政、文、书、画、教育、出版等各个界别的顶尖名家,真的可以说是汇集了上海滩头一时英秀。画作后来随郎静山渡台,一直供奉家中,并曾出版于《郎静山传》等书刊中。| 郎静山的摄影启蒙,始于上海南洋中学求学期间,他曾随李靖兰学习书画摄影等文艺。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经营,郎静山在上海摄影界名声日隆,当时已有诗书画影四绝的称誉,深受艺林肯定,也吸引了雷佩芝的关注和爱慕。1931年6月12日,郎静山与雷佩芝在上海结婚典礼在上海大华饭店举办,成为艺林佳话。婚后在郎静山的介绍下,雷佩芝拜张大千为师,成为大风堂早期弟子之一。| 郎静山在上海期间因为摄影而享誉艺林,主要得力于他成功在暗房开创了“集锦摄影”技术,简单来说是将西洋传来的摄影透过暗房技术中国画化,赋予了摄影中国传统画法的灵魂。1934年,郎静山集锦作品《春树奇峰》入选英国摄影沙龙,并且多次获奖,成为他日后在世界摄影史上树立“集锦摄影”的旗帜,获得国际摄影界一致的肯定与称许。| 晚清以来国人疾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在郎静山的摄影照片中获得了实现。当文学、史学、绘画、音乐、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才智之士还在思索中西融合的时候,郎静山利用摄影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做了最好的诠释和实践,我们认为这才是郎静山在东西方文化碰撞时产生的历史价值所在,“中国摄影之父”的冠冕,实至名归。| 郎静山一生做过多次摄影展览,每次展出的作品数量约在30余幅,涉及的题材有山水、花鸟、人物等。2017年9月,我们发现了郎静山过去展览的一批照片,总共34帧。据家属告知照片是1992年在香港首次展览后存留,20多年来一直保存未动。翻检1992年台湾和香港的报刊资料,确实如家属所言是当年的展览作品。台湾《联合报》1992年5月17日(星期日)第18版“文化广场”报导了标题为“百龄摄影家郎静山赴港个展”。| 翻检香港《香港时报》1992年5月16日“影艺大师郎静山回顾展后日开幕、影艺座谈会明举行”的报导文字,证实活动由“香港时报”主办,旺角摄影学会协办,展期是5月18日至21日,展览地点在香港尖沙咀文化中心大堂。与会嘉宾有郎静山、何藩、周志刚、陈复礼、陈绍文、张五常、郭向新、华开民、郑惠和、郑景鸿、温浩鸣、刘擎波、刘淇、简庆福等人。《香港时报》1992年5月17日第一版“重要新闻”又做了专篇专栏:| 这批曾在香港展览的摄影作品《富春江初雪》(1919)、《乡村长者》(1930)、《山径归樵》(1933)、《烟江晚泊》(1937)、《千手千眼观音》(1938)等等;迁台后摄影的《黄莺》(1956)、《英雄独立》(1956)、《梅花》(1956)、《山径晨雾》(1960)、《文化学府》(1972)等,为数34帧。个别作品有郎静山先生原钤印,非常珍贵。原玻璃镜框因为运输不便,只能拆去,颇感可惜!但是,却意外发现照片背后有郎静山先生亲笔为照片题写的名称,又心生可喜。此外,原玻璃框底板黏有“JOE’S FRAME SHOP”公司的标签,地点在“SINGAPORE”,镜框不在台湾和香港装潢,为什么会在新加坡呢?原来1992年香港郎静山摄影展览之前,这批摄影作品还曾在新加坡做过展览。根据“郎静山艺术文化发展学会”的“郎静山年代记事”,1992年郎静山在新加坡做过摄影书法展。为此,我们致电蔡斯民先生查询,获得正面的回覆,郎静山1992年新大坡展览由蔡斯民先生亲自操办。| 除了这批在新加坡、香港两地展览的34帧照片外,我们还从家属手中获得一张约4尺的横幅照片,一并置于专场之中。郎静山开创“集锦摄影”后,也有其他后学者模仿进行类似的“集锦”照片,但是缺少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气息。郎静山在上海时期已有诗、书、画、影四绝之称,他的风格气息植根在传统宗族士人土壤之中,集锦摄影只是中国传统诗书画西式的表现形式,缺乏传统文化涵养滋润,只能学其技法皮毛,不能得悟大道!
Preview:
2018年5月16日-17日 10:00-18:00
Address:
北京光华路五号国际会展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院世纪财富中心北座)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