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020 曹达立 1979年作 沉思 布面油画
Viewed 2021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24×122cm
出版:《大地的女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 签名:达立 1979.7 |曹达立1941年随父母移居印度尼西亚,在回国之前就接触到西方的现代派绘画,尤其对印象派、象征主义十分熟悉。在现代语言和绘画手法的展现上,他有自身优势。1956年曹达立回国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国内的动荡形势并未使他有过多时间思考绘画艺术。七十年代他专注于风景画,在对西方印象派对色彩、光影变化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艺术手法应随画家对自然环境或者所关注的对象采取变化。因儿时随父母移居印度尼西亚,他在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并被剥夺了创作权利。但此番经历和复杂情感在曹达立恢复油画创作后,转化为一幅幅光怪陆离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沉思》是曹达立罕见的早期作品。创作此画时的1979年,是曹达立绘画风格的转折点;这是他进入北京画院工作的一年,也是八十年代艺术繁荣的肇始。在“伤痕”美术、“知青题材”和“乡土绘画”这些逐渐成长的思想下,曹达立开始将大块颜色融入画布,开始探索、发掘自我,斟酌如何让作品含有丰富的人文内蕴成为他的主要考虑的问题。|《沉思》类似于“伤痕”美术和超现实主义的结合体。它以一种极其强烈的深褐色调来呈现,使得整幅作品涌现一股寂静且沉重的情绪。一名女性青年作为中心主题,嘴唇和双眼保持紧闭的状态,白色的裙摆在暗色背景中显得如此突兀。弹奏小提琴的双臂将乐器处于十字状态停顿在画面中央,产生的庄严感使人的视线为之一顿,看似面无表情的面孔实质上也带给人一种紧绷的情愫。“漂浮”在身后的少女如同幽灵一般平躺在画面上方,束缚少女手腕的锁链好似弦外之音,与提琴产生不和谐的语言。曹达立选择以冷色调的方式阐述精神的分裂与挣扎。这种存在于约束下的隐忍,以少女的外表和内在互相交织而成,也和八十年代人们的内心重叠在一起。稳定的结构、写实的画法、情感的表露,都是此后曹达立作品中很少见到的元素。可以说,《沉思》这幅画对于我们认识一个完整的曹达立意义非凡。
Preview:
2018年6月18日-19日 上午10:00-下午7:00
Address:
北京伯豪瑞廷酒店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