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770 陈洪绶(1599~1652) 松下鸣琴图 立轴 绢本设色
Viewed 147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09×51cm
出 版:1.《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91,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 年4 月 2.《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集》(上卷)P176,河北美术出版社,2017年。 款 识:老莲洪授画于香桥书屋。|钤 印:章侯(白文)、陈洪绶印(朱文)|鉴藏印:建德珍藏(朱文)|题 签:陈老莲人物。 |说 明:台湾收藏家侯建德旧藏。|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与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人谓“明三百年无此笔墨”。陈洪绶以其怪诞、奇崛、纵恣、奔放的独立品格雄视明末清初的画坛。他以严谨的态度、精妙的笔墨、古朴清简的美来表现出淡雅的形象,创造出了国画人物前所未有的新形象,使中国古老而伟大的人物画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观17世纪中国画坛,陈洪绶无疑是一位独具风格的画家。其山水、花鸟、人物皆长,且尤以人物画中的仕女、婴戏、释道、肖像著称。其所绘人物,大多体格高大超逸,衣纹细密清楚,细条流畅有力。论及表现技法,又可见灵活多变之妙,如用粗枯之笔表现好汉壮士,用细润之笔表现文人佳丽,用游丝之笔表现高古逸士等,极大丰富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技法。陈洪绶的人物画以“高古奇崛”之独特风格而居晚明画坛翘楚。|无论在晚明,还是把视角推至整个中国绘画史,陈洪绶都足以跻身最伟大的画家之列。不世出的绘画天赋、磊落崎坎的平生遭际和对于古典大师的至深领会造就了他其“清圆细劲、润洁高旷”的绘画风格,张庚《国朝画征录》中云:“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隋、唐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此诚为确论。此次陈洪绶《松下鸣琴》,即为一件笔墨上乘的佳作。|此画所绘内容为陈氏画作中常见的高士题材。画中一高士头着纶巾,侧坐于顽石之上,其前横卧一古木几案。石上横陈几件器皿及瓶花,瓶中插着几株荷花,香远益清。高士双腿支琴,低头鸣琴。在老人身后,一仕女持红灯笼而立,微微仰首,若有所思。|如果对陈洪绶的画风进行粗略的划分,大概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的陈洪绶,画法多从晋唐而来,格调已经高过同时的人物画家;中期的陈洪绶,作风更加细谨,人物造型夸张而奇特,用线方圆相济,精力内含;晚期的陈洪绶作品,则已达至出神入化之境,运笔类高古游丝,匀净粹雅,人物或怪异、或正常,率皆古雅轩昂,画石头不再点苔,也不皴擦,迹简而意淡,具有无穷的内蕴。当然这种划分并不能将陈洪绶的风格截然分开,在一个画家的绘画历程中,探索,实验都是正常的情况,风格渐变才是接近事实的情况,所以陈洪绶有些中年作品已经奠定了其晚年的画风,而其晚年作品,不仅形式多样,且又有时体现出中年时的某些特质。此幅《松下鸣琴》即当属其中晚期的人物画风,此画用线洗练,仍略存转折轻重之变,内含刚健之气。设色古淡,尤其是人物的面颊,几乎无迹可寻,但肤色和质感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画面不用皴擦,益觉纯净肃穆,在人物须眉和神情的刻画上精到微妙,人物内心的苦闷惆怅正是画家自身的写照。陈洪绶高洁的内心和不凡的功力都在此画中得到了展现。
Preview:
2018年7月10日-12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二层 A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