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922 成亲王永瑆 1796年作 行书《秋雨三首》册 册页 (六开) 水墨绢本
Viewed 5001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27.5×14cm×6
款识:嘉庆元年七月廿一日,成亲王稿。钤印:愚心、长寿、成亲王、诒晋斋印签条:诒晋斋真迹,知无不言斋一介愚人书。
释文:秋雨三首。黑云如盘压西山,雨挟北凕头上翻。秋花卧莎太狼藉,藤萝老大仍阑珊。阶下决渠通小池,檐溜已没寒花畦。分苔拥墢莫辽缓,忍使重阳无折枝。年来促膝持螯者,有如高源注九天。药栏竹疃㨋拄难,斗忆沅湘当扫穴。羽书休滞潮河川,牢落沈冥多所思。山长水远犹相见,颇有人间剩有诗(谓渭厓云壑二先生)。吟诗亦复有底急,中夜檠灯自挑剔。不是梧桐工恼人,苦思深吟闲疏滴。城北诗人卧秋雨,车马泥深阻良觌。江波正满鸿雁来,■翅寒栖在芦荻。成亲王永瑆(1752-1823),号少厂,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满洲正黄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十一子,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异母兄。永瑆的书画造诣是倍受肯定,创“拨镫法”,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列“乾隆四家”。著有《听雨屋集》、《诒晋斋集》、《诒晋斋集》、《仓龙集》。端木蕻良的老友记和他的金石古籍收藏端木蕻良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是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而且是这一群体中最具文采的一位。他的小说《遥远的风沙》《科尔沁旗草原》以其神秘的边塞风情与细腻的笔触,在当时就影响广泛。他与鲁迅密切书信往来,与郑振铎、茅盾、老舍有着很深的交往,与柳亚子、欧阳予倩是好朋友。他与萧红的故事广为流传,也因此备受误解。他自己和他的研究者对此都有过客观的叙述,但并不被流行界采用。他是北方左联的领导干部,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主编过众多颇具影响的文学刊物和进步刊物,创作和出版了近千万字的作品。而他同时也有着另外一番被人忽视的经历,他中学读的是美国人办的汇文中学和南开中学,后来成为《南开双周》的主编。他1932年同时被燕京生物系和清华历史系录取,入读清华后,被聘为《清华周刊》的编委,他与后来一大批顶尖的学者都是同学和朋友。他对学术一直有着无法释去的情怀,对金石文字碑拓古籍一直保持着痴迷。整理端木先生遗稿时,发现了他十一册笔记,题名《日知日录》。每册书根上都有题名和序号。第十一册因为虫蛀被撕去一半,其他则保存完好。这是他1955和1956年的读书笔记。内容涵盖了经史诸子、诗文笔记、金石文字、泉币古玉、吉金碑拓、算学度量等等。洋洋洒洒,均以工整的行楷毛笔书写。而以金石文字和古器物的研究尤为详尽。第九册则专为《考工记匠》,第十册为《墨子通释》专著。在笔记里除摘要札记,也多有评点。如纠正夏承焘考释之误,说“梁启超错引坊本,胡适承其误”,对杨树达、于省吾、张政烺则大为认可。几乎读了于省吾当时所有著作并详细笔记。同时还发现了一批照片,都是和张政烺、王钟翰、邓广铭、季羡林等人的合照,轻松融洽,其乐融融。当时觉得奇怪,后来读了端木先生的文章才知道,他们都是同一时期在北京的学子。端木1932年考入清华,入考的那场就是陈寅恪出题“孙行者”让考生对对子的那场。事后端木还在《世界日报》上发文披露考试的内容,这是否此事最早的媒体报道,就需要考证了。端木当时对的是《大公报》主笔的名字“胡政之”(《忆老师》)。张政烺在陈智超为他做的访谈中也谈到过此事,说当时这场的考生还有周祖谟,他和周祖谟还有另外一个考生对的是“胡适之”,但据说陈寅恪的标准答案是“祖冲之”(陈智超《张政烺先生访问记》,《揖芬集》)。端木先生有一方印,是齐白石所刻的“石海书林砖瓦阜”,在他珍视的碑帖古籍上他都郑重地盖上这方印。这个印的来历他自己曾为文记之:“解放初期,和汪刃锋在春节期间逛厂甸,他发现一方齐白石刻的闲章,阳文‘石海书林砖瓦阜’,跑过来跟我说:‘这闲章对你最合适,你买回去吧!’这样,我的一大堆破砖乱瓦中,就有加进了这方显赫的图章。”(《闲趣》)端木富于收藏有名于朋友当中,而尤其和汪刃锋、尹瘦石、陈迩冬、李白凤、施蛰存多有交流。汪刃锋当时在代管荣宝斋美术机构的开发业务,陈迩冬也是厂甸的常客。有一次陈迩冬在一家古董铺里看到一方砚台,肯定是高启的,一定要端木去买下。还特别提醒端木,不要像上次那方“鸡骨白砚台”,“因为去晚了,被康生弄去了。”(《记陈迩冬》)端木喜欢《梅花喜神谱》,“这个画谱曾有两种印本,一种天地留的宽绰,和原刻风貌一致;一种开本略小。两种我都有幸收藏。前年春节时,施蛰存兄将他收藏多年的一套‘梅花喜神谱’信笺,寄赠给我,真是喜出望外。”(《梅》)李白凤和施蛰存是右派,端木对他们多所帮助,还曾为李白凤的工作奋力奔走。李白凤曾为施蛰存油印《金石百咏》,并寄赠端木。端木先生痴迷碑帖拓本。曾见一个圆珠笔的目录,从《石鼓》到清代列了碑帖一百种。虽不是他的字迹,但都是他的收藏。他也喜欢访碑校碑收集残砖断瓦收集拓本,他说“对于石头片瓦,我是生有偏爱。”在团河参加土改时,“我又发疟疾,我还打着颤,捡回来一些乾隆时代的瓦当。”(《石头记胜》)五十年代初,报载本在中山公园的“兰亭八柱”不知所踪,端木便每天散步时在园内寻找,终于在1957年在一堆废弃石料场那儿给找到了,他激动的连夜写信给《文物》杂志,《文物》杂志立即以《兰亭八柱有了下落》发表出来。(1957年第四期)亲近的朋友都知道端木藏书丰富。1957年王统照来京,便要端木“送他一部《杜甫全集》,”端木“随即去琉璃厂买了一套送给他。他翻了翻,认为版本不错,愉快地收下了。”(《统照先生和我》)他是书店的常客,“有一个时期,中国书店陈列出一大批明版书,刻印精良,保存完好。”他“就选购了十来种,很为高兴。”(《我的买书与藏书》)他买到《吴梅村诗抄》的残本,他就收集了其他八个版本的梅村诗集进行校勘,写了篇《吴梅村佚诗八首》发表在《文汇报》(1957年4月1日)上。这篇文章至今还被吴梅村研究者们屡屡引用。端木喜欢收藏小说戏曲版画,这一方面是受胡适郑振铎的影响。他在许多文章都提过,他和胡适的侄儿胡思猷是南开中学的同学,曾多次一起到胡适家中去看书。他和郑振铎是好朋友,“1936年在上海时,也经常到郑振铎家里去看他的藏书。(《我的买书与藏书》)他看到了郑振铎“屋子里堆满了古书和印制的古画册页,”也听郑振铎“痛心地告诉”他,“搜集的全部‘唱本’都被烧掉了。”(《追思》)胡郑的影响而外,他的戏曲创作和红楼情结,也促使他搜集曲本小说版画。而对《红楼梦》的研究,也使他的收藏往往有着清宫情结。他在王鸿绪进呈稿《熙朝雅颂》的夹板上题写了两段话:“此本曾上石,钱陈群在石上补入之,而此本仍其真面目也。”“丙子为乾隆廿一年,是物曾与雪芹同时。”于此可见一斑。在《日知日录》之前,于1954他年曾写了《红楼剳记》和《戚本摘觅》两部关于红楼的笔记。端木先生晚年有篇《治学经验谈》,他说“我不是研究学术的,有关学术的问题,我也愿意用散文来表达。”“戴震主张先认识古文的字,再做解释的工作。但我没有认真作过考据,我只是利用别人的成果,在学者们的工作中,去寻找可信的。”这里面不仅透露着自信,背后更有着小小的得意。文学以外,他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Preview:
2019年5月21-22日
Address:
广州东方宾馆会展中心二号楼八楼南国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