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039 傅抱石(1904-1965) 1962年作 湘夫人 立轴 设色纸本
Viewed 668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80×56cm
出版:1.《荣宝斋》,P204-205,中国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6期,总第55期;2.《傅抱石名作精选集萃》,图87,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0月;3.《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P249,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4.《所谓伊人:傅抱石仕女画集》,P240,译林出版社,2014年8月;5.《傅抱石绘画研究》,P121,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10月版。著录:《傅抱石年谱》(增订本),P389-390,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12月。 钤印:傅抱石印、壬 寅题识:湘夫人。一九六二年二月金陵写,傅抱石并记。题签:傅抱石先生一九六二年作湘夫人真迹妙品,萧平。钤印:萧平、戈父。说明:1.2008年8月1日经萧平先生鉴定为真迹;2.2008年10月30日经傅二石先生鉴定为真迹,并签署鉴定记录。展览:1.“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收藏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09年10月30日-11月10日;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3.“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家展”,2017年5月10日-14日,江苏美术馆陈列馆。父亲在画中极力追求几近完美的、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内在与外在魅力是为我们提示真理的存在。不仅是二湘、山鬼这般神人合一的主题,就是描绘普通的女子也绝无烟火气,不乏出之终。—傅益瑶玄妙清幽风神自得——傅抱石笔下的典雅女神《湘夫人》《湘夫人》是屈赋《九歌》中最美的诗章之一,亦是傅抱石以楚辞为题材的画中,最喜爱的创作题材。相传湘夫人是尧帝之女儿,故又称“帝子”,为舜帝之妃子,后被演绎成民间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加以尊崇。“九歌题材”呼应郭沫若剧本《屈原》而生,是四十年代初在全国军民同仇敌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赋有鲜明的时代意识。傅抱石先生的第一幅《湘夫人》绘制于1943年,他在画中题道:“屈原九歌自古为画家所乐写。龙眠李伯时、子昂赵孟頫,其妙迹尤光辉天壤间。予久欲从事,愧未能也。今日小女益珊四周生日,忽与内人时慧出楚辞读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不禁彼此无言。盖此时强敌正张焰于沅澧之间,因商量写此……”可见,湘夫人寄托着傅抱石对国家苦难忧心忡忡的内心世界:如同湘水之神一般,充满对归人的殷切期盼与悲悯之情。进入五六十年代,随着社会、思想的转变,那些曾寄托愁绪与悲情的艺术形象,渐渐发生改变,成为作者特定的艺术符号: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在其笔下或为忠义气节的代表,或是清逸雅丽的标志。其笔下“湘夫人”亦经历两个阶段的演变,四十年代脸面和眉眼都偏长,受到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影响,表情时有怅然若失的愁情。五、六十年代,脸面渐圆,眉眼略短,更合乎比例,眼目也随之明媚起来。此幅《湘夫人》写于1962年,是傅抱石变法后的代表作品。所绘湘夫人,是作者理想中女性美的标志。其富含深情、襟怀洒落、高洁典雅,不仅有神的灵性,更有人的情感,实为仕女画中的上品。画中湘夫人双手拢于袖内,体态轻盈,人物开脸刻画精微,发堆高髻,乌黑洁亮,脸敷淡红,唇点朱砂,雍容华贵,亟见唐人仕女风范,更现“高古”神韵。最为传神的是用淡墨散锋画成的双眸,透明清空,意态恍惚,凝聚着诗意的精华,恰如司马相如赋中所形容的“眇眇忽忽,若神仙之髣髴”。身上袍带衣折,线条利落洒脱,柔中带劲,绕臂的巾带飘扬,形成不动而动之势,复点出其非凡俗之身。满纸墨叶随风飘洒,或近或远,或聚或散,徐徐地翻飞降落。人物顾盼生姿,风神自得,墨叶俯仰向背,疏密有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种曼妙的意境,简而有味,简而有神,洵为杰作。
Preview:
2020年10月13日-15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L1-3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