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521 清 金农铭 铁琴铜剑楼藏供石
Viewed 444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长18.6cm;宽12.1cm;高11.3cm
摆件 供石为天然独峰,状似凝云出岫,有形无态。 通体取顽朴之态,沟壑纵横,褶皱如麻,呈相苍茂拙朴,古意盎然。 下原配木座,一面刻「铁琴铜剑楼经藏,壬未冬月梅生书」、「洤」「虞山」印。 底面刻书:「诚若朴木,形似弥陀,宁静守常,寿祝纯嘏, 乾隆己卯八月七十三翁金农记」, 石身另有刻款「涌」、另有一印款,字迹磨损难识。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桌前清茶一盏, 案上奇石一方,尽享山野天然乐趣,江山河川、悠悠时光皆在方寸间。 此石石体造型奇逸,肌理褶皱多变,观之如身临山野,可陶性冶情。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 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 金农是浙江人,世居杭州,读书博、交游广, 与丁敬、吴颖芳等并称「浙西三高士」。 乾隆元年(1736),金农已年届五十, 受浙江地方官员裘思芹推举博学鸿词科,但应试未中。 这一次之后,金农对于仕途心灰意冷,开始遍游名山大川, 把精力更多用于书画之上。 晚年的金农,寓居在扬州卖画为生, 成为扬州画坛的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博学好古、收藏丰富。 此石曾为铁琴铜剑楼所藏,晚清全国有四大藏书楼, 其一即这座铁琴铜剑楼。 另三座藏书楼分别是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 浙江湖州陆氏皕宋楼、杭州丁氏嘉惠堂八千卷楼。 晚清著名学者叶昌炽将铁琴铜剑楼和聊城海源阁, 并称为「南瞿北杨」; 近代藏书家宗舜南更是盛赞铁琴铜剑楼「虎视中原, 独执藏书家牛耳」,可见这座江南名楼昔年声名之盛。 铁琴铜剑楼由瞿绍基始建于清嘉道年间。 瞿绍基((1772—1836))屡试不第,遂归隐不出, 「尤嗜书籍,值佳本必购之,藏至十万卷」。 楼名原为「恬裕斋」,《浚之瞿君家传》记载, 瞿绍基之子瞿镛(1794—1846)「尝得铁琴、铜剑,遂以名其藏书之楼」。 瞿镛亦致力于楼中藏本的收集「自前明暨国初以来,诸家旧藏之本,咸集其门」。 铁琴铜剑楼一时间名满江南,这段时间也是这座名楼最盛之时。 铁琴铜剑楼之藏书,后来亦多有散失。 咸丰年间,为了躲避太平军的战火,瞿秉渊、瞿秉清兄弟将大批秘籍分送各地保存。 待到硝烟散尽,这些图书运回故里时,「散失宋元本卷以千计」。 晚清时,两江总督端方一度觊觎这批藏书, 幸赖瞿启甲多方周旋,使家藏免于落入他人之手。 民国期间,为避战乱,瞿启甲移书沪上,才使这批藏书里的很多善本艰难地保存下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瞿氏后人遂将藏书全部捐献国家,现分别存放于国家图书馆等处。 座上落款「梅生」为清人李育。李育为乾隆至道光时人, 字梅生,甘泉人(今江苏扬州)。尝师事朱本,与李绂尘称「南北李」。 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条桌,上亦存此「梅生」刻款,可为参照。
Preview:
2020年10月14日-15日 10:00-18:00
Address:
北京千禧大酒店(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