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001 王济远(1893~1975) 1944年作 侧坐女子 纸本水墨水彩
Viewed 682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33×25cm
说明作品将收录于《旅行的笔墨:王济远的绘画艺术》(岭南美术出版社)仅仅是线不能成为绘画;经过了各种线的组合,然后可把物体显现;而映出它的真实和美。要达到这一步,须由线的活用与节减而来;能够把线活用,然后线中赋予了生命,能够把线节减,然后有朴质和自然的美感发生。——王济远《论人体速写素描》线之灵韵:王济远旅美作品专题br>王济远(1893-1975)出生于江苏武进,祖籍安徽,是中国早期现代美术教育的先行者、中国早期现代绘画的践行者。20世纪20至30年代曾先后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主任、教务长、副校长、代理校长等职,其间参加或发起“天马会”、“艺苑”、“决澜社”等多个艺术团体,活跃于上海早期的洋画运动,影响至深。1930年欧游学艺,1941年王济远移居美国,于1947年创办华笔书画学院,主要传授中国绘画及书法,致力于传播介绍中国的传统和现代艺术,创作上始终坚持探索水墨传统的现代转化。20世纪40年代后曾多次在美国、中国台湾、菲律宾等地举办展览。1943年,作为领衔中国艺术家参加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现代画群展,展览由胡适及林语堂撰文。1971年与相交半世纪的画友张大千在美国史密斯桑宁博物馆举办双人联展。曾分别于1959年及1974年访台,并于第二次访台时将100幅作品分赠台北历史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1975年病逝于纽约。2020北京华艺秋季拍卖会现当代艺术部策划“线之灵韵:王济远旅美作品专题”,推出10件王济远从1940年代到60年代独具个人韵味的水墨及水彩作品,回顾他下半生旅美时期中西融合的创作面貌。专题中以线描女人体及水墨花卉作品为焦点,两种题材互相映照,笔墨及线条柔美曼妙、灵韵绵绵。王济远在早年时就是中国现代美术实践的先锋,跟随欧洲现代美术思潮,下半生移居美国后,他创办华笔书画学院教授中国书画,更多地回归到传统创作,而又持续探索中西融合的形态,正如李仲生所言,“把国画和西画优点揉和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作风。因而蜚声海外,深为美国朝野所重视。”中画的气氛,西画的精神——王济远中西融合的艺术语言王济远曾说道:“东方材料和西方笔触的结合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简单融合,而是一个东西方都可以理解和为之努力的全新艺术语言。”他在东西方艺术两者之间的并驾和转换,其实在早年的艺术历程中就有所展现。二三十年代时,王济远先后担任上海美专西画部主任、副校长等,在美术教育方面作出很大贡献,编撰了不少中学美术教材;同时积极参与美术团体活动,可以说是新兴美术的先锋分子和倡导者。1932年,决澜社作为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油画团体在上海创立,庞薰琹、王济远、倪貽德等是决澜社的基本成员,被誉为“中国现代新派绘画表现最高潮时期之代表”,他们的创作“接近巴黎画坛的风气的,研究着各种风格,提炼了各国名家的真髓,而赋以自己的乡土性,发挥着各自的才能”,其目标,正是希望“二十世纪的中国艺坛,也应当现出一种新兴的气象”。当时王济远可谓是决澜社中最为出名的画家,在上海艺术圈中颇具影响,而且他还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具有广泛的人脉资源,他可以说是决澜社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第二回展览后,王济远退出了决澜社,随后加入了由黄宾虹等人发起组织的“百川书画会”。书画会认为“学艺虽经纬万端,其归则一,如百川分流,同汇于海,分以极其深,尤必合以成其大”,故以“百川”命名,“以研究书法与绘画,昌明艺学,促进文化”为宗旨。“决澜社”和“百川书画会”在艺术取向上的本质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美术团体,而王济远能够自如地在其间切换,并与当时上海美术圈子里不同范畴的主要艺术家建立共存互助的关系,这不仅是他在艺术上的一种暧昧、包容和通达,也是他性情上共通的精神气质所在。
Preview:
2020年12月2日-4日
Address:
北京金茂万丽酒店一层大堂、 三层金茂大宴会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