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004 十八世紀 白玉宮廷樂師
Viewed 1778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H. 28.9 cm
來源: Christie's,1982 , Lot 706. 白玉造像一尊,玉質溫潤,局部微帶褐斑,雕刻美人手持響板之姿。觀其儀容端莊,面帶微笑,髮髻間插有花飾,身配瓔珞,腰繫玉環,雙手托舉樂器,步伐玲瓏,整體姿態婀娜,雕刻細膩生動。清代玉器在乾隆朝技藝已達頂臻,加上材質精良,玉匠以絕技在細部處理到纖毫畢現,極其細膩的線條感、多層次透雕、薄而透光等特色,都能顯現出玉材最好的一面。而從新疆大量貢入的和闐美玉,方始佳作源源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殷紳富豪,均能藏玉比德,賞玩於懷。 玉女之形象較為特別,化作樂師。在傳統音樂、表演藝術之中,伴奏的打擊樂器形式多樣,而響板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卻較少人注意。響板又叫拍板、檀板,在唐代已出現,其數目有六塊或九塊,可因使用目的不同,板數也不一致;若依使用範圍,可分成鼓板、書板、墜板三種,鼓板用於民樂合奏及戲劇伴奏,為主要的節奏樂器,經常與板鼓配合使用,書板及墜板則為曲藝說唱伴奏。在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中,就能看到韓熙載擊板鼓、文士手持六塊響板,為舞姬伴奏之畫面。直至明清兩代,戲曲、說唱等藝術樣式日益繁榮,響板更加深入民間,無論是單手或雙手持板,在表演時以節奏烘托氣氛,成為炒熱情緒、吸引觀眾的利器。 在此件品中,身姿曼妙的樂師雙手持板,緩緩而行,樂師雖未開口,但高舉響板之姿已成為注目之焦點,此時無聲勝有聲,令觀眾期待。無論在取材或質量上,均充分體現盛清藝術特色,玉質碩大精良,形象豐富生動,相得益彰。值得注意的是,本件作品來自大衛‧鮑羅威茲(David Borowitz, 1907-1988)夫婦舊藏,曾著錄於1982年紐約佳士得春拍圖錄,拍品706號,流傳有序。鮑羅威茲為猶太裔芝加哥實業家,本業從事燈具製造;他也是當地著名的慈善家與藏書家,專注於十八至十九世紀的美國書籍,包括第一版韋氏字典(Webster`s dictionary)。
Preview:
Address:
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南路一段 108 號 B2F(富邦國際會議中心)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