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488 清 十八/十九世纪 黄玉镂雕龙凤纹长宜子孙出廓璧
Viewed 1764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L:11.5cm;W:7.5cm;H:0.75cm
此件玉璧为上乘和阗黄玉制成,质地温润细腻,色泽明亮匀净。器作片体出廓璧样式,采用透雕、减地浮雕、线刻等技法雕琢纹饰,双面均工。玉璧主体为圆形,有边缘,正中有一圆孔,亦作宽边。玉璧顶端出廓面积较大,镂雕面面相对的双夔龙,身体呈S形卷曲,龙首间有圆珠,及如意形云纹,寓意“龙珠在颌”,象征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璧内透雕双夔凤纹,一上一下,皆露出头部及半身,身躯婉转,回首顾盼,长尾似花形散开,利爪互相攀登。夔凤纹间饰篆书“长宜子孙”四字。“长”,长远长久;“宜”,君子宜之;“子孙”,万代也。
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气出唱》曰:“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乘云驾龙,郁何务务。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万岁长,宜子孙,反映出当时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家业世世代代传承,子孙生活优越,永保发达兴旺的美好愿望。
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秦汉时期玉璧形态开始具有创新性,成为了玉璧发展史上的繁荣期,这类雕有“宜子孙”的玉璧就出现于汉代,根据《史记》可知,汉代天子用玉璧祭祀天神“泰一”,其中以“长宜子孙”为铭的玉璧绵延两汉,是为两汉玉璧的典型代表。清代乾隆内廷注重仿古,常借鉴古代工艺美术的造形和纹饰进行仿制和运用,出现了不少继承传统的作品。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以及国外重要博物馆均有同类长宜子孙璧的收藏,与本件皆是仿照汉代形制而造,其蓝本可参见扬州博物馆和青州博物馆收藏的“汉代宜子孙玉璧”。据记载,乾隆年间各时期曾多次传旨造办处定做此类玉璧,部分刻有编号,最大者可见一百余号,因此推断此类玉璧应有一定数量,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有十余件,而其余大多毁于兵焚或流落民间,此件当属其一,可谓弥足珍贵。
清代乾隆中期以降,宫廷玉料为新疆和田地区贡入,其中羊脂白玉为上乘之材,但黄玉更为珍稀。整器用料奢侈,制作工艺精湛,打磨抛光细致,代表了乾隆时期仿古繁缛奢华之风格,是工料完美的典范之作,属极高级别的宫廷御制玉器。
来源:英国重要藏家收藏。2011年5月10日伦敦佳士得-中国艺术精品专场lot111。
着录:美国明尼苏达文物研究学院出版藏品集第770页。
Preview:
2021年6月18日 上午9:30-下午19:00 2021年6月19日 上午9:30-下午18:00
Address:
浙江国际雷迪森广场酒店五楼(杭州市体育场路221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