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04 齐家文化 清乾隆 嵌御题诗古玉璧紫檀插屏
Viewed 2298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L:18.2cm;W:13.6cm;H:26cm
诗文:素璧非蒲谷,古球突夏商。
戛夔间琴瑟,贡禹厕琳琅。
穆穆含元气,辉辉晕葆光。
虚明通内外,肉好协柔刚。
入土还出土,善藏终弗藏。
佳哉释之语,可以悟文皇。
此件插屏以紫檀木雕刻而成,座屏的挡板呈开光式,攒边成屏,顶端两角作倭角,屏芯中央留圆孔,向前一块古玉璧,玉璧中心用雕有「干」卦图案的紫檀木圆脐固着。屏面芯板被分为四块,通过内里的凹槽用木条连接,容易拆装,巧妙地解决了装取玉璧的问题。开光四周雕饰海水云龙纹。双龙一上一下,大鼻长须,张口露齿,圆眼凸出,长角翘起。龙身蚯曲,通体刻饰鱼鳞纹,五爪犀利。其躯体或隐或现于波涛之间,海波纹理以细密阴线描刻,层层叠压,汹涌澎湃。龙身旁祥云环绕,云间火珠升腾,似凌云而起,富有动感。
边框上剔刻「几」字形变形夔龙纹。底座、披水牙和站牙上均雕刻细密精致的纹饰。下承如意形腿底座,底座正面、侧面皆减地起阳雕刻的如意形勾云纹浮雕带饰,屏面两侧各有一对站牙,雕抽象夔龙纹。下方前后各有披水牙承接加固,上饰以抽象兽面纹。威严而有气势,幽幽古意扑面而来。背面雕饰布局与正面相似。玉璧中心琢刻「干」卦双龙纹木心。干,天也,乃八卦之首卦。龙则喻德才之君子,取“龙”同“隆”之谐音,意指“乾隆”之款。
整个插屏色泽深棕,选材精良,形制规整,工艺考究,雕刻精细,纹样多变,刀法娴熟,线条流畅,端庄华美,浑然一体,气度超然,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
整件插屏的真正主角是镶嵌在插屏中心的玉璧。玉璧呈圆形,直径9cm,色泽微黄,质地细腻温润,器表平整,边缘带有红褐色沁斑。此璧原为素面无纹状态,是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器物。清代乾隆时期分别在此件玉璧两面琢刻纹饰及御题诗。
一面以繁复密集的细阴线琢刻夔龙纹,图案极为抽象,或有两条,亦或有数条,须反复参详方能找到其中的奥秘。此图案具有鲜明的摹古风格,包括圈形圆眼、斧形下颚,尖锐利爪、绞丝纹卷尾、斜菱格装饰等皆模仿汉代纹饰而制,尤其是阴线刻划精细如游丝,十分流畅,完全依照汉代“游丝刻”技法。虽然图案抽象难懂,但如此繁复华丽的纹饰明显经过精密设计,透出一股扑面而来的皇家气息,令人叹为观止。
玉璧另一面围绕璧芯刻一周楷书诗文。“素璧非蒲谷,古球突夏商,戛夔间琴瑟,贡禹厕琳琅。穆穆含元气,辉辉晕葆光,虚明通内外,肉好协柔刚。入土还出土,善藏终弗藏,佳哉释之语,可以悟文皇。乾隆甲午仲春题”。落「古香」、「太玉」方形印。诗文共计68字,分27列按扇形排布,首列3字,次列2字,依次为之。字体端正秀美,布局舒朗,笔划劲挺,笔笔见锋。所有字体皆以纯手工划刻而成,没有一字败笔,可谓一丝不苟。如此严谨的工艺,非乾隆宫廷造办处莫属。
玉璧诗文落款「乾隆甲午仲春」为公元1774年,即乾隆三十九年,乾隆皇帝时年63岁。
古时玉璧喻「天」之意,成为礼天的重器,传承不绝,历朝历代玉璧皆乃权力的象征。而关于此璧之御题诗的记载,经多方查阅,发现于《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本)集部 御制诗四集第二十九卷中,题为《咏古玉素璧六韵》御制诗一首,其内容与此璧铭文内容一字不差:
素璧非蒲谷,古球突夏商。戛夔间(去声)琴瑟,贡禹厕琳琅。穆穆含元气,辉辉晕葆光。虚明通内外,肉好协柔刚。入土还出土,善藏终弗藏。佳哉释之语,可以悟文皇。
释义:素面的玉璧没有蒲纹和谷纹,古朴的美玉似乎已经超出了夏商时期。敲击的时候会发出夔在鸣奏琴瑟的声音,也许这是进贡大禹的美玉。外表静穆而包含着元气,色泽亮丽而又包含着内敛的光泽。清澈明亮而且内外相通,外圈的肉(边)和中间的好(孔)一柔一刚十分协调。入土后又出土,原本收藏它的人终究没有把它藏好。在合适的时候去理解它的含义,犹如可以和唐太宗对话一样。
此诗中暗含了众多典故、典籍及历史人物:
“夔”是舜帝时期的乐师。“古球”和“戛夔”皆出自《尚书》。《尚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粟,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益稷》:夔又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文皇”一般指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和唐太宗李世民,乾隆帝历来追崇李世民,这里应特指唐太宗李世民。
由此诗可知,乾隆皇帝格外珍视这件玉璧,特意做了御制诗吟咏此璧。从诗中可知他格外重视对时代的推断,认为此璧是比夏商时代还要早的器物,将这块璧的年代做出了比较准确的推断。他也在意质地、色泽及型制,说其质地通透,色泽明亮,具有内敛的光泽,形制更是刚柔相济,十分协调。他还对此璧的出身有所阐述,说其是先入土而后又出土,并为原来的主人感到遗憾。最后他认为拥有这样好的古代器物,可与心驰神往的唐太宗交会。
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的文化修养极其深厚,一首诗里运用了《尚书》里的经典典故,又涉及到儒家经典《尔雅》里对于玉璧的理解,还联想到舜、禹和唐太宗三位帝王。不仅可以窥见乾隆对古玉的准确认知和极度的喜爱,又可反映出他作为一代帝王对华夏历史上明君的追崇,这也是他最终成为“十全老人”的根源所在。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乾隆皇帝的爱好和才能是多方面的,兼具帝王、学者、诗人、艺术家、鉴赏家的气质。
作为学者,乾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编纂巨帙《四库全书》。他极为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令将内府珍藏编成《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巨著。
作为诗人,乾隆帝一生着文吟诗,其诗作竟达四万二千余首,几与《全唐诗》相埒,是中国诗史上创作最宏富的第一名多产诗人,无人可望其项背。
作为鉴赏家的乾隆帝更是出类拔萃,可以与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相媲美,其艺术收藏之深度及广度令人叹为观止,涵盖古今,对艺术之热情无穷。不仅涉猎广泛,而且对属意的藏品往往还要信笔题咏品评。乾隆帝尤重古玉,竭尽心力寻收,仅咏玉诗就洋洋洒洒挥写下数百首,可称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乾隆帝对古物始终怀有执着不解的特殊情结,缅古、复古构成咏玉诗的重要主旋律。他的咏玉诗形式多样,题咏的器物年代从新石器时代、商周、秦汉迄当朝,品类众多,涉及礼仪器、佩饰器、陈设器、仿古器皿等。诗言志,言为心声,在许多诗篇里,他抒发出对前代玉器的情有独钟,从乾隆的御题诗中,我们可以窥探出乾隆的艺术追求、艺术品位以及对古玉发自内心的热爱。乾隆对古玉这种近乎痴迷的态度在相当程度上应是深受华夏传统文化的熏染和影响所致。乾隆帝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以之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玉璧是古玉中出现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品类之一,为重要的礼器,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玉璧在乾隆咏玉诗中也占有不少的篇幅。每当乾隆帝观赏抚摸着那些沁色斑斓、古色相辉的玉璧,思绪翻飞,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对之足以使他澄心净虑,在日理万机之余享受到片刻的闲暇放松。对古玉的搜求和鉴赏则是乾隆皇帝艺术鉴赏和收藏活动的重要方面之一。清宫遗存的古代玉器,绝大多数是在乾隆时期搜集的。这些古玉在经过乾隆帝御览后,被广泛收存、陈设于各处宫殿之内,成为一道韵致典雅的风景。此件嵌御题诗古玉璧紫檀插屏就是在乾隆帝古玉收藏及鉴赏过程中的一件珍品,实属珍稀重器。
款识:乾隆甲午仲春御题
印文:「古香」、「太玉」
Preview:
2021年6月18日 上午9:30-下午19:00 2021年6月19日 上午9:30-下午18:00
Address:
浙江国际雷迪森广场酒店五楼(杭州市体育场路221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