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611 西元7/8世纪 印度比哈尔 铸合金铜禅定印耆那教圣人坐像
Viewed 6064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11cm
|出处:|日本私人珍藏|耆那教(Jainism),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古老宗教之一,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几乎与佛教处于同一时代。相传该教有24祖之说,最早的创始人名勒舍婆,但无可考证。目前有历史记载的是二十三祖巴湿伐那陀(又译白史婆)和二十四祖筏驮摩那。筏驮摩那(Vardhamana Mahavira前599年-前527年)生于古印度吠舍离一个王族家庭,属剎帝力种姓,是释迦牟尼同时代人,佛教称他为尼干陀·若提子(意译离系亲子);「耆那」(jaina)是由「jin」演变而来,其意为「战胜欲望的胜利者」,耆那教徒称他为尊称他为摩诃毗罗,即伟大的英雄,简称大雄。他被尊为该教真正的创建者,耆那教的中心教义主要由他建立。尊者大雄诞生于2,593年(前599年)前的Chaitra月(现在的4月)上弦月第13天。出生地在印度比哈尔。他的生日以后被作为了大雄节(Jayanti)。比哈尔正是古印度帕拉王朝的中心之一。从公元8-12世纪,在帕拉王朝的支持下,耆那教开始迅速发展,并能与佛教分庭抗礼,如在卡纳塔克、古吉拉特等地分别修建了不少耆那教寺庙,使非暴力思想广泛传播。||帕拉(Pala)王朝于公元8世纪时期建立于印度东北地区,其范围包含今日印度的比哈尔(Bihar)地区、孟加拉国国国和缅甸一部分的地区。公元8-12世纪是帕拉佛像艺术的创作高峰时期,一般称为「帕拉艺术」或「波罗艺术」。应是受到了当时经济发达的南印度铸造技术的影响,铜造像在这一时期开始大量流行。||公元1世纪左右,耆那教分裂为天衣派和白衣派,前者强调完全弃世,坚持裸体修行;白衣派则主张男女一样能获得拯救,各种姓一律平等,否认裸体的必要性,僧侣身穿白袍,故得名。这件尺寸较小作品,因方座前一对动物无法辨识,故无法确定此位圣人的身份,从造像形制上来看,应该属于帕拉前期的风格,与斯瓦特地区的造像形式有着一定的联系。参考美国泛亚珍藏的一件七世纪鎏金铜耆那教祖师坐像,以及另一尊出土自帕拉王朝的密教中心那烂陀地区的佛陀坐像。帕拉早期的造像存世极少,故此件作品非常重要。
Preview:
2015.11.26~11.27
Address:
香港铜锣湾怡东酒店3楼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