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582 吴昌硕山水书法对幅 立轴 水墨绫本
Viewed 427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39×41cm×2
题识:1.亭势揖人,寒影落溪涧。古璧青刺天,奇赏坐一面。记得前度游,尚夸腰脚健。甲寅初冬为江上先生作画,安吉吴昌硕。2.书鹤庐江上先生属,甲寅十月吴昌硕。 钤印:吴俊卿印、吴俊之印、吴昌石、归仁里民 十几年前有位日本专家谈到日本藏的吴昌硕作品,认为大多是四尺条幅,这是基于日本建筑结构上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事实上也是如此,在日本,因为几乎每家每户都建有“画龛”以备张挂书画作品,高度、宽度正好适合四尺条。正因为这个原因,在日本所能见到的吴昌硕书画作品,大多是四尺条。日本还有个特殊的尺寸,就是绫本的书画作品,大多是140cm的高×41.5cm的宽,这是一种特殊的日本仿明绫,吴昌硕作品中数量不少,多数是定制的作品,笔者亲眼所见不下数十幅,尺寸相仿,多半是为比较富有的日本人创作的,这些人家中的画龛,大多比通常人家的要宽大一些。而这种绫本原材料比较贵,往往是日本人带到中国交给吴昌硕画,除一部分赠送给吴昌硕而留在了国内外,绝大多数都回到了日本,近十几年来国内拍卖会上所见到的绫本作品,几乎清一色日本回流。研究家认为,日本人普遍喜好水墨,因此日本传世吴昌硕作品中多水墨画,设色浓郁的作品反而较少。这不无道理。日本历史上传统水墨画虽然模仿中国,但发展的脉络与我国并不完全相同。毕竟日本并无朝代更迭,也不存在外族入侵而致文化发生转向,直至二战结束。千百年来,日本崇尚唐宋文化,又深受禅宗文化影响,佗寂成为日本民族审美的核心。因此,他们对传统中国绘画的学习取法,局限于素雅一类的“南画”,这在收藏吴昌硕绘画艺术的作品选择上也有所体现。吴昌硕的水墨作品,它体现了墨分五色的东方艺术精神。尽管吴昌硕在上海接受了西方崭新的艺术思潮,引领了重彩花卉的创作方向,但其文人画艺术的本质还在水墨,一个“雅”字了得。吴昌硕自幼爱好金石,22岁时虽考取秀才,但无心继续考取功名,而潜心金石书法。后从俞樾习文字、训诂、辞章之学,再赴苏州,长期居住苏州并游居上海,“尽交当世通雅方闻擅艺能之彦”,特别是结交苏州名士吴大澄、吴云(平斋)、潘祖荫(郑斋)等,得遍览各家所藏金石书画、历代文物,大开眼界;从师杨岘(见山)学习书法、诗文,而一生独钟爱石鼓文,十年如一日,以致人书俱老;受任颐(伯年)影响,学习绘画,并以书入画,开文人画新风气。就各单项艺术而言,篆刻将“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邓石如篆刻理念融于石鼓文书法之中,集浙皖刀法之长,别增后期制作,荡涤纤曼,而求浑朴厚重,寓巧于拙而入于拙,开“吴派”印风;书法以石鼓文化出己意,并以石鼓笔法作行草,圆浑如古铁,郁勃似盘蠖,为篆书、行书开出新境,再与篆刻联姻,相辅相成,互为刀笔,气势夺人,力能扛鼎;绘画以篆法为干,草法为枝,一任书写,随境题跋,点线面完美的配置,将写意绘画提升到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开海派绘画新篇;诗文古趣,虽不及唐宋名流,而能一如其书画篆刻,真气弥漫,抒摅胸臆,尤以题画诗为胜,佳作迭出,诗书画印浑然一体,树立了“诗书画印”新的文人综合艺术标准,影响海内外至今不减。——邹 涛(作者为《吴昌硕全集》主编)
Preview:
2021年11月2日-4日
Address:
厦门洲际酒店A/B厅(思明区领事馆路19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