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631 曾一橹(1897~1989) 1935-1945年作 寺前古松 布面油画
Viewed 2396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57.7×47cm
出版:《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第31页,中信出版社,2021年。来源:香港苏富比 2016春拍 现代亚洲艺术 Lot5087现藏家得自以上来源
款识:一橹 1945
展览:“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龙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重庆),石家庄美术馆,2019年。“世纪美育:湖北美术学院纪念办学100周年艺术文献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20年。曾一橹,1897年出生于湖南武冈。1912年至1916年,在长沙省立第一师范学习。1917年至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去保定留法预备班学习。此后,在毛泽东的鼓励下,赴法留学,考入巴黎美院。“吾兄从事绘事甚好,尚望努力进修,日起有功”,这是毛泽东在信件里对亦兄亦友的曾一橹循循的勉励。而命运也使这对莫逆之交选择了不尽相同的救国图存之路。毛泽东一生金戈戎马,以军事和政治,付诸建国大业;曾一橹则用绘画,寄托对国家复兴与生活理想的追求。1935年的中国,正在极端危机下,长征途中的毛泽东写下“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样壮丽的诗篇,而从签名来看,此作创作于1935至1945年。根据曾一橹相关文献可考据他的油画作品传世极少,《寺前古松》创作于1935-1945年间,这十年间的中国,军阀混战,马蹄声碎。时任北平艺专教授的曾一橹,在纷乱的北平以他擅长的画笔为利刃,开始刻下这幅不朽的民族魂。曾一橹对光影的控制极具功力,古松在画家笔下调谐得份外庄严。绿、红、灰这三种颜色构成了色彩典雅、传统的画面意象。而同时在光线处理上结合西方印象派的画法,使整个画面统一在温和的色调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十年代的中国,在国破家亡之下,曾一橹在北平以这样一幅作品寓示民族的光辉悠久和不屈尊严,中国定将生生不息,并与其挚友毛泽东在心灵上遥相呼应。从而传达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动荡北平生活中那些日常性和延续性,更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片断记录。而作为最早学习印象派绘画又主动向表现主义发展的中国艺术家,曾一橹较好地使之与中国民族艺术传统和精神交流融合,他无疑是中国油画表现主义手法的探路者和开拓人。
Preview:
2022年1月5日 09:00 - 20:00 2022年1月6日 09:00 - 19:00
Address:
杭州城中香格里拉大酒店 二层[杭州市拱墅区长寿路6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