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246 黄宾虹 瓯香馆诗意图 立轴 设色纸本
Viewed 545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01×35.5cm
出版:《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作品集(二)》,第54页,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 款识:清溪百转荻花汀,烟浦微茫似洞庭。涧路云收千树出,芙蓉天半落空青。丙寅七月写瓯香馆诗意,樾庵先生属正,黄宾虹。钤印:黄质私印(白文) 墨色漫溢•流彩飞扬古人谓山分朝阳山、夕阳山、正午山。朝阳山、夕阳山因阳光斜射之故,所以半阴半阳,且炊烟四起,云雾沉积。正午山因阳光当头直射之故,所以近处平坡白,远处峦头黑。因此在中国山水画上,常见近处山反淡,远处山反浓,即是要表现此种情景。此在中国画之表现上乃合理者,并无不科学之处。而且亦形成中国山水画上之特殊风格。不同于西洋山水画上之表现。 黄宾虹1926年所作《瓯香馆诗意图》,此时正是其艺术风格转变期。1923年夏天,60岁的黄宾虹从上海回到安徽,至贵池,游览乌渡湖、秋浦、齐山诸胜迹,美妙的江上风景顿使黄宾虹生陶令归田之想。次年秋,为避战乱果然举家由上海迁至贵池。经学者研究,贵池之游在黄宾虹画风上的影响,便是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向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以此为转机,黄宾虹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在技法上,对墨法的运用尤其是积墨(渍墨)的探索亦逐渐展开。《瓯香馆诗意图》便是这个时期的出色作品。画面上已见较繁密的渍墨苔点,虚实黑白对比逐渐强化。整个画面以披麻皴与积墨苔点显现出缜密浑厚之感,而又苍茫质朴中见清润华滋,“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映入眼帘。 从传承与创新来讲,《瓯香馆诗意图》体现了黄宾虹扎根传统,力主创新;师法古贤,更师法自然的艺术主张。1926年,黄宾虹等组织发起以“保存国粹,发扬国光,研究艺术,启人雅尚之心”为宗旨的“中国金石书画艺观学会”,并主持《艺观》画刊及杂志的编务工作。此时正是黄宾虹为“保存国粹,发扬国光”而努力探究中国山水画艺术。黄宾虹五十岁前致力研习传统,上自北宋,下自清代各名家作品无不精心摹写,浸渍弥厚。然黄宾虹主张“古人无常师”,他广闻博采,吸收历代名家精华,以实现“余欲取古人之长皆为己有”的理想。《瓯香馆诗意图》在图式上明显受传统山水的影响,近、中、远景层层推进,传统深远的构图法则在此作品上被运用的淋漓尽致。《瓯香馆诗意图》的“深远”不是简单地由上而下的俯视,由前往后的叠加,而是“自山前而窥山后”,是对山峦形态的一种把握。此作其精妙之处在于“窥”字,树木朦胧苍翠,山石深秀葳蕤,前山半遮着远山,迂回有致,尽显藏露之妙,它的视线是流动的、曲折的。 在传统的基础之上,黄宾虹又注重“师法自然”,创新笔墨。五十岁后多次出游,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饱游卧看,心追手摹。黄宾虹在感受和领悟大自然精神韵致的过程中挖掘笔墨的表现力,把积墨法的“层层积染”同笔法的“笔笔分明”结合起来。《瓯香馆诗意图》笔意逸宕,缜密的长线披麻皴,间以积墨苔点,更添一种浑然苍润的天趣。技法上,以斑驳凝练的墨线勾勒山石树木的形质,再用湿笔点染;墨渍漫溢、流彩飞扬,使墨色浑然一体,加上那几笔淡墨泼写而成的远山,更具有一种超越视觉的美感。整幅作品笔墨效果沉着厚重,酣畅雄浑,但又笔笔分明,鲜活清晰,透露出黄宾虹在新安前贤的艺术中得到一种更适合自己笔性墨法的表现基点,并以此构建自己的全新的艺术语言风格和特点。 黄宾虹的绘画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现出来。有人说“齐(白石)、黄(宾虹)之后中国画艺术再难以突破”;也有人说“黄氏山水是当今难以企及和逾越的艺术范本”。正由于黄宾虹在近现代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
Preview:
2017年7月7日-8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