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132 汪亚尘(1894~1983) 1931年作 巴黎教堂 油彩 画布
Viewed 522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45.7×38cm
出版|《上海油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海 中国 1995年(图版,第17图,第226页)|《中国油画百年图史》 广西美术出版社 南宁 中国 1996年(图版,第122页)|《20世纪中国油画图库:1900-1949》广西美术出版社 南宁 中国 2001年(图版,第45图) 款识:Y.C.WANg(右下);汪亚尘画 巴黎教堂 一九三一年(画背)|艺术家手绘钤印:亚 |附:|1. 台湾 台北 索卡国际艺术有限公司开立之原作保证书|2. 艺术家妻子荣君立与作品之合照||汪亚尘|汪亚尘于1915年前往日本留学,1921年毕业归国,在上海美专任教授。1928年与夫人共赴欧洲进修,留欧期间致力钻研西方油画,先后奔赴巴黎、布鲁塞尔、伦敦、罗马、佛洛伦斯等地考察学习,对林布兰、提香、米勒、戈雅和库尔培等欧洲大师的油画进行临摹,对文艺复兴时期至19世纪后期印象派的欧洲艺术体系脉络有深入的研究学习。汪亚尘自欧洲归国后,集中研究改革中国画,与同时期很多艺术家观点一致的他曾说:「要国画有进境,非研究西画不可。用西画上技巧的教养参加到国画,至少可见到技术的纯熟。」他认为西画与国画的结合绝不是简单掺杂在一起,而是主张融会贯通,从而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艺术形式。|汪亚尘在新华艺专任教时寒、暑假都要去无锡荣巷岳父家小住几周。无锡的风光对艺术家来说十分熟悉,作品《无锡》(Lot 133) 描绘的正是此处乡村山水风景。画面以土棕色调为主,笔触急缓有致,带有印象派绘画的特征,勾勒出河边乡村土屋错落有致的模样。前景左侧的湿石则以棕红色着色,突出岸边石群的潮湿感。湖水及远景的天空用湖蓝渲染,相互呼应,为画面增添几分灵动。画面中描绘之河岸村落宁静而质朴,如光影流动的画卷,符合了艺术家所述:「自然是有继续着不息的变动,作画就要在捉住那自然界不停止的一剎那。」|汪亚尘于1930年代初与夫人一同结束欧洲的游学返回国内,并举办「汪亚尘、荣君立旅欧画展」,展示其在欧洲游学过程中之收获,《巴黎教堂》(Lot 132) 画面描绘了宁静的巴黎,河水潺潺,鸟群向远处的教堂飞去,近处的途人漫步于岸上。作品采用平视角度展开,整体色调偏向古典主义的褐色调,绿色点缀的部分跃然展现了生意盎然的活力。画面的主体教堂庄严肃穆,线条相对明确,光影表现自然平实,着实为一幅精致的油画小作。|《芍药花》(Lot 134) 创作于1935年,此时的艺术家忙于兴建艺校,教学繁忙,且于同年担任《国画月刊》的编辑,而因创作油画耗费太多时间,于是重新以水墨作为主要创作题材,这幅作品则是艺术家在此阶段罕见的油画创作题材,根据《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纪念展图录》叙述,更曾于1935年刊登在杂志《美术生活》中,可见作品在当时所受关注程度之高和稀有程度。艺术家透过紧密有序的笔触及浓稠具厚度的油彩,表现出主体的造型及量感,画面中的芍药花朵娇艳欲滴,妖娆动人。芍药花在中国自古以来便带爱情,浪漫之意,「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情人离别赠以芍药则是最好的慰寄。艺术家以西洋油画绘画之技巧,从作品概念的维度上,跨越了中国传统及西方现代主义,在此幅静物精品之作中体现了中西艺术之融合。
Preview:
2017年9月30日-10月2日 上午10:00-下午8:00
Address:
香港君悦酒店 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