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6 明 带铭文铜错金银兽面纹提梁卣
Viewed 432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36cm(含提梁) 重:4322g
品相:历史使用痕迹
注:本场铜器、铜造像类拍品的铸补、老补、铸钉、铸痕的品相,为该品种铸造工艺,仅做图片展示,不在品相中逐一描述
铭文:(盖内)
卣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盛酒器,盛行于商和西周。古文献与铜器铭文中常有“秬鬯一卣”之说,通常被用来盛祭祀用的香酒。青铜卣最早肇始于商代早期,在商代晚期因其在祭祀、赏赐等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成为备受商代贵族重视的一种铜礼器,体量浑厚、形制多变,装饰华美,处处凝结着商代青铜艺术的最高水准。周人代商之后,铜卣没有因为周人禁酒而一蹶不振,反而在器形、装饰与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成为西周早期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器物之一。随着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铜卣在西周中期以后在中原地区渐行衰落,之后除了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还有零星发现以外,这种器物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件明代错金银提梁卣,形取西周经典器型仿制而成,其结构大致分为提梁、卣盖、卣身三个部分。其中,卣盖作穹顶状,上设椭圆形捉手、四棱脊。颈两侧设置绳纹活络提梁,提梁两端作兽首形,颈前后两面亦饰对称兽首一对,浮凸有致,意趣盎然。
器身左右及中腹出戟,纹饰均以细密的云雷纹为地,盖侧、颈部饰相对的夔龙纹,腹部及盖面饰饕餮纹,饕餮是一种神兽。《吕氏春秋》载:“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其形象为有口无身,双目凸起,獠牙外露,面目狰狞,具有一定的神秘感的恐怖感,是一种威严和阴险的象征,也象征着王权和地位。此组饕餮生有卷曲的双角,浑圆的双目饱满凸起,阔口大张,獠牙尽露,无下颌,形象威严狰狞,令人生恐。下承高圈足,足外壁同在细密的雷纹地上再设四棱脊及夔龙纹。
以商周青铜器为宝古来有之,至宋代金石学兴起之后此风尤盛,上至朝廷下到民间文人均对青铜器乃至器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四方搜寻藏而赏之。此举在我国宋代绘画艺术作品中体现较多。同时,在这种社会风尚的影响下,宋代制瓷业才有以上古器物为本制瓷之举,这些做法足见当时商周青铜器对社会风尚的影响至深至重,也对后世的金石学和仿古制器产生深远的影响。
至明清,社会文明相对进步,物资丰富,文化艺术发展迅猛,文明的触角再次伸向商周秦汉时期雄奇瑰丽的青铜器及青铜文化。其表现不仅在发掘保护和收集的层面,而是趋向深度的研究和复制。仅在复制过程中,也不仅表现对器物造型纹饰的相似上,还在熔铸的方式方法以及整体气韵甚至铭文等等诸多方面。
由于青铜器在上古时期均为礼器,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象征意义,且工艺繁杂,成型不易,这种复制或仿制一般要求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作支撑,在多种前提制约下,复制和仿制的过程一般都在宫廷内操作施行,从而也为器物规范的仿制和复制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物资人力保障,使得所制器物尽最大可能的保持了原有的风貌。
此件提梁卣明显系以极为成熟的失蜡法熔铸而成,其造型规整,纹饰雄浑张扬,熔铸饱满,是明代物质丰富和文化发达的综合体现,不论远观抑或近瞻,都不失是一件兼具商周遗风和清代铸铜风格的典型器物。
整器纹饰布局规整严谨,熔铸流畅饱满,层次分明,繁而不乱,尤其正中的饕餮纹,形象夸张,威严恐怖,可谓再现了商周庄严神秘至高无上的王家气象。就连“三层花”的表现形式也尽得神髓,表现的准确而有精到,又以金银点缀,沉穆中又透露出些许华美之感。
附木质器座。
附木盒。
参阅:
1.北京翰海,2016年6月4日,编号2396,“明·错金银提梁卣”,高度27.5cm,成交价RMB 218,500.
2.北京嘉德,2018年11月20日,编号2666,“明·铜错金银提梁卣”,高度22cm,成交价RMB 138,000。
3.北京东正,2018年6月17日,编号0736,“明·铜错金银提梁卣”,高度29cm,成交价RMB 253,000.
Preview:
12月23日-1月7日
Address:
线上拍卖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