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591 汉 玉立人
Viewed 351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12.7cm
著录:出版:《大观》,雅墨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湾,2000年以前 来源:台北一言堂珍藏 青白玉质,质地 润泽细腻,布满各色沁。上部受沁呈鸡骨白,底部带丝缕灰白、褐色沁,包浆醇厚。圆雕玉人立姿,以圆雕技艺为主并结合剔地浮雕与阴刻技法描绘,其面部正视,头顶梳盘髻,髻较低矮,状如盘蛇,髻之发尾斜向延至脑后,两颊后垂发覆耳。面部椭圆,橄榄形眼,剔地隐起窄直鼻,小嘴,双耳隐于发内。体型修长,削肩细腰,身着左衽交领上衣,束腰,下摆略宽,长垂曳地,衣裾绕于后腰。双手恭立,抱袖置于腹前。袖以下还以极细阴线刻画缠于腰腹部的丝帛,后背对腰带和垂束于腰间的衣摆有细致刻画,较细阴线皆用砣具形成的,细线沟内光滑。其他细节如腋下的长袖,腹前的抱袖皆施以简洁明快的「汉八刀」,刻画平直有力。玉人体态挺拔优美,上下发型穿着、衣纹服饰、脸面五官和身形姿态,皆一一具现,完美再现了汉代上层社会女性们的衣着细节与仪态风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为当时的人体造型、生活习惯和衣着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此器整体品相保存完好,通体抛磨光洁,质地温润,沁痕自然,线条匀净修长,古朴典雅,形神兼备,具有汉代艺术所崇尚之简约的特色,所谓「重在传神而不务妍媚」,是汉代宫廷所制圆雕玉人之代表作。 继战国之风流余绪,汉代玉雕工艺呈现出精彩纷呈之态,汉代玉器制作规模宏大,其中高浮雕和圆雕器增多,而圆雕玉器的艺术成就颇高。圆雕玉器虽然在目前所见数量众多的汉代玉器中所占比例不是最大,但多数圆雕作品均是采用和阗美玉雕琢,玉质上乘,晶莹鲜润,玉雕气派宏大,内涵丰富,而且造型生动,纹饰流畅,磨制精细,是汉代玉器中的杰作。河北省博物院收藏的若干汉代圆雕作品,这些圆雕在艺术上真正突破了先秦以来玉雕图案化风格的樊篱,展现了汉代玉器高度发达的工艺水平,也使得汉代成为在中国玉器史上独树一帜、熠熠生辉的时代。拢袖而立的圆雕玉人造型,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已开始出现,它们作为此类立姿玉立人的最初形制,对人的身体比例和五官的形态都更接近于秦汉时期的玉翁仲,可参考庆大庄艺术中心收藏的一件战国人俑(高5.5cm)(《庆大庄古玉精选》图版63),人俑杏核形双目,双手揣于胸前,是这类玉饰的典型造型。庆大庄艺术中心藏的战国人俑身有穿孔,其雕刻技艺和造型风格已经显示出一种固定化倾向:即这种玉人俑的刻画侧重于发型、面部五官、衣衽双袖和腰带处的勾勒,而其他细节则务于隐去或简化抽象处理。从这一点看,本品与之一脉相承,不过其艺术风格和雕工已经迈入了一个新时期,加工技艺更为精湛细腻,人体比例也更为写实,结合各种技艺将玉材佳、造型美、文化宗教内涵深厚巧妙融为一体。 随着汉代圆雕工艺的进步与流行,女性的形象从这类玉立人饰件中逐渐成为工匠们青睐塑造的主题。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原清宫旧藏、汉玉立人(高4.9、宽1.3厘米)(《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图版104),其形式亦与上述即器同,采用精优的和田白玉制作,琢磨圆润,仕女拱手而立,细腰束腰带,其同本品一样皆为左衽交领,长裙拖曳之形状稍事夸张,呈拱手而立状,形象简练而富于神韵,但设计上颇有匠心,已经不再是「仅具轮廓」之形态。可见汉代时期对这类玉人细节的处理愈发的精心,身形也被处理得更为颀长,裙垂过脚面,神态宁静安详,可视为艺术品。 汉代中期立姿仕女形象的圆雕玉人,有两例可供参考。一件是震旦文教基金会藏西汉中期玉人像(高10.2、宽3、厚1.5cm)(《群玉别藏续集》页226、图版145)与本品相近,仕女呈站姿,矮髻脑后垂发绺,杏目,直鼻小口,面目清秀,有着明显汉代中期的风格技法,较之前几件(套)仕女,它们选用的玉质更为精良、打磨抛光极为细润光亮,女性形象告别了翁仲式的抽象风格和对称呆板的表现手法,刻画和比例臻于写实,生动传神,和本品一样是汉代圆雕工艺达至成熟状态的典范。 另有一件陕西西安博物院藏汉代双连玉舞人(高10.5-10.2cm,重0.25kg),可资对比。此件玉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博物馆馆藏形体最大的圆雕玉舞人。选取刻画的是人物立姿,呈停步直立状,但手部、衣袖、脚下翩然欲动的势与状,都使它在整体造型和线条上比之本品更富有动感。但匠工对面容、裙摆等细节的处理,对仕女整体形象的刻画,与本品有异曲同工之处。另外从本品一些细节中也能体味出汉代中后期对女性玉人形象逐渐生活化,如此件女羽人两颊侧两片修剪整齐的垂发,将两耳覆盖隐去,可以看到这种垂发的描绘与本品非常相近,应来源于生活,属两汉时期贵族妇女起居中常用之发型。 综上可见这类玉人虽存世珍罕,其艺术形象和制作技艺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过程,贯穿有汉一代。其出现之初,虽饰纹简朴,造型、佩饰、表情皆有刻画明确,从着衣长及地或拖地及同形其他材质人俑看,以女性像为多数。所采用的玉质较优良,常选用和田羊脂白玉作,且均为圆雕,似贵族妇女之像,故推测其器当为上层显贵之物。另外,这种圆雕玉人和常见的汉代玉翁仲不同,它通身没有加工供系佩用的穿孔,高度都在10厘米上下,其下端的拖地长衣裙接触平面处均圆宽平素,置于一定的平面物上,皆能稳固直立而不会倾倒,据此可判断它们原为一种置放平台上的陈设物,有纪念或展示之用。这些仕女形象衣着高贵,但均饰纹简朴无华,匠工对她们形象的塑造始终秉持着「删繁就简」的理念,除局部必需之发髻、冠帽,口、目和拱手等处用数道阴纹表示外,余通体或光素无纹或仅以简单单阴刻线描绘衣纹、衣领、衣袖等。此件玉立人用料上乘,造型优美,眉目修颀,鼻梁秀挺,神态端庄,长身直立,细颈削肩,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凝练,制作工艺精细,从玉人局部细节勾勒与线条运用上,我们可以看到汉代游丝刻已经达到了细微遒劲的程度,线条浅细处若丝,断续虚实,富于变化,正如明人所称:「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俨如游丝白描,毫无滞迹」。工匠还巧妙地利用宽大的下摆做成底座,大大增加了玉人的稳定性。推磨技巧颇见功底,增之嫌肥,损之嫌瘦,营造出韵致内敛之人体美感,充分反映了汉代人之审美观念,将一个秀丽娴雅、端庄恭顺的汉代仕女形象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敏锐的观察力和斐然的艺术创造力。这正是汉代玉器成就进入黄金时代、臻于完美境界的见证。 参阅: 1. 论著 刘云辉:《汉代圆雕玉器的艺术风采》,《熙墀藏玉》,文物出版社,2006年 周南泉:《古玉人神仙佛卷:中国古玉断代与辨伪(上)》,蓝天出版社,2007年,第209页 刘云辉、刘思哲:《汉代圆雕人物和动物玉器艺术成就试析》,《河南博物院院刊》2020第2期 2. 图录 张广文:《庆大庄古玉精选集》,高雄春晖堂古董艺术中心,1992年,第64页,图版63 邓淑萍:《群玉别藏续集》,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9年,第226页,图版145 古方主编,《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科学出版社,2010年,图版104
Preview:
2023年4月2日-4日 上午10:00-晚上8:00 2023年4月5日-6日 上午10:00-下午6:00
Address: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览厅3DE|香港湾仔博览道一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