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811 李铁夫 1943年 刘思健肖像 布面 油画
Viewed 4778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92.5×64cm
签名:铁夫 1943 |《刘思健肖像》是李铁夫1943年为友人刘栽甫的儿子刘思健所作的油画,广东美术馆曾于1999年向刘思健的儿子借藏这幅油画,并进行了学术研究及展览,关于这幅作品,在广东美术馆创办的《美术馆》杂志2002年总第2期(第105页)《广东美术馆藏李铁夫作品研究》一文中提及了该作品。刘思健曾经有短暂时间向李铁夫学习过油画创作,也时不时照顾李铁夫的起居生活,有与李铁夫合照留念的照片。李铁夫画刘栽甫女儿刘素薇之《刘素薇肖像》油画作品已被广东美术馆收藏。||备注:此作品曾由广东美术馆借藏。借藏时间:1999.1.27||李铁夫 LI TIEFU (1869-1952)||广东江门人。原名李玉田,号昭龙。16岁随叔父到国外谋生与求学,为第一个出国学习西方油画的中国人。1905年结识孙中山,参与革命活动,成为孙中山最早的支持者之一。1930年回国,曾在广州、上海、南京、四川等地游历、办展览、搞创作。1937年应徐悲鸿之邀,与王少陵、余本往桂林写生。1950年,李铁夫回广州,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当选华南文联副主席。代表作品有《音乐家》《未完成的老人像》《黑发女郎》《老教师》《老医生》等。出版有《李铁夫》画集等。||原名李玉田,广东鹤山雅瑶镇陈山村人。艺术大师,革命家。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与当时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被誉为中国油画之父、里程碑式人物。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李铁夫自幼学习诗文、绘画。1885年赴美洲英属加拿大,两年后曾在阿灵顿美术学校、纽约艺术大学、纽约艺术学生联合会及国际艺术设计院学习、研究油画。1905—1925年间曾随美国画家W.M.切斯和J.S.沙金特学习油画。1915年他在纽约举办首次个展,声誉鹊起,次年便被纽约最高画理事会(也译为纽约国际艺术设计学院)吸收为会员,曾获肖像画副教授学位,成为亚洲人进入美国最高艺术研究机构的第一人。其后十多年间,他的作品连续参加美国每年举办的春季沙龙大展,其中有十一幅获奖。1930年归国后寓居香港。直至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回广州,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当选华南文联副主席。||摘自《我国油画艺术的先驱——李铁夫》|李铁夫在阿灵吞学习美术始于1887年,几乎较李叔同赴日留学早二十年,实是我国第一个学习西方油画的人。他曾宣称在1905至1925年间自己是威廉·切斯和约翰·萨金的,“门人”。他不仅仰慕萨金的画风,且与萨金有所接触,而有相当时间直接受教于切斯。(切斯)曾多年任教于后来李铁夫加入的“艺术学生联合会”。而他们两位又都是突破学院派中的假古典主义,直接学习西班牙、荷兰大师们(委拉斯贵兹、哈尔斯等)的优良传统,在英美画派中起了技巧革新作用的代表人物。李铁夫保存下来的在国外的作品虽少,但也足以见出他精研西方现实主义优秀的油画技法所达到的出色成就。用较薄的色彩(许多地方都可看到画布)有步骤地画出形体深厚的形象,面部常用轻快的小笔触,有条不紊地塑造出骨骼肌肤的结构,生动而鲜明地突现出光感和质感。须发和衣服上奔放和阔大的用笔,常以果断的腕力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激情。用光和用色虽然仍遵循学院的古典风格,但在色彩的关系上更强调了冷暖对比的效用,打破了单调的“棕调子”。据说切斯曾称赞过李铁夫,说他的色彩是“第一流的”。|归国后,(李铁夫)借别人的画室,用别人的画布颜料作的少数油画中。厚涂的颜料,豪放劲健的风格,以纵、横、疾、徐、揉、点、刮、擦等多变的笔法,如同交响乐一样谱写出种种物象的不同的特质,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中国书法,绘画的素养。气度雄浑格调高雅,显示了他探求民族风格的卓越的成就。然而,不单是油画材料,就连水彩画纸也常常买不起。晚年他曾在置纸上试作水彩,更多地是在信手拾到的纸片上画水墨画,写诗,练书法,以抒发他的艺术家的热情。他的字,苍劲雄放,肆态倔强,而又出子自然。所写题句或则表现他的处世态度:“打门无俗客,争席有樵夫”,“不官便是上乘法,阅世弥坚互助心。”或申述他的艺术主张:”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其中有道存焉,……只有言人民之志载人民之道的作品才与日月同光,永远不朽。”或抒发他的审美趣味:”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安排……。”|李铁夫,一个未尽的天才,在黑暗势力的压制下,始终保持了高洁的傲骨。凡是经受过法西斯式虐政的人,都将体会到这种品格是值得敬重的。可喜的是他终于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欣然接受了华南文联付主席和文艺学院教授之职,渡过了他最后的两个幸福的年头。|1952年去世前他献给国家的全部身边作品还一直保存在广州美术学院,今年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并有幸得到宋庆龄付委员长题写了封面。|历史,终竟是不会埋没有贡献的人的。|作者:迟轲|(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原广东美学学会会长。|中国西方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学者。)(内容有删改)||李铁夫早年入读阿灵顿美术学校,又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据说还曾任同盟会纽约分会常务书记,与孙中山、黄兴过从甚密。1912年再入纽约艺术大学,其后相继加入纽约国际艺术学校和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1930年归国,来到广州,1931年作宁沪之游,因目睹国民党腐败。不愿合污而于1932年转至香港,居住在九龙街木瓜湾炮仗街并开设画室、以教画授徒为生。过着隐居般的生活,而平时的朋友就有高谪生、周公理、刘栽甫、李秉等人,他们一起“涉水登山”。写生抒怀,“故九龙宋王台诸地名胜,时时见其足迹。”|刘栽甫(1884-1966),广东台山人、亦为同盟会会员:民国成立时当选为首届国会议员,极力反对袁世凯称帝和抵制曹锟诱选。南返广州后。主办过《民国日报》、《新民日报》。孙中山在广东成立革命政府期间,他任台山县县长,后追随孙中山北伐。并于李济深主持粤政期间,任广东省民政厅长。辞职后,移居香港。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得以李铁尖相识。据刘栽甫之孙刘益坚所述。李、刘相互慕名已久。但一直未曾谋面,直到30年代刘母去世。经余本介绍。李铁夫为其母作遗像因而相识。在刘栽甫家中收藏的这10幅油画,就有刘栽甫母亲的遗像,还有李铁夫为刘栽甫儿女们所作的肖像画。刘氏子女也曾跟李铁夫学画。据说李铁夫有段时问曾寄住刘栽甫家中,笔者就此询问刘氏家人,未能得到证实,但李铁夫与刘栽甫显然有着较为密切的交往。李铁夫在香港的前几年。生活还算安定,但随着香港的沦陷。时局更加混乱,为免遭日军迫害,由友人秘密送他取道澳门回国。李铁夫离港时,除随身携带的几十幅作品外。相当多的作品均交由刘栽甫代为保管。以等池回来时交还。1942年,李铁夫赴内地,先住在台山大湾乡陈挺秀家,得其照顾,同时也获得‘刘栽甫的资助,不致饥冻’”。1950年李铁夫在人民政府派出的迎接人员陪同下由香港回广州,并于1952年病逝于广州。刘栽甫初闻李氏被华南文联迎回广州养病,意欲北上与李氏相会,将13年前所作的短诗《题李铁夫先生惠赠画松》和《再题李铁老画松兼简陶任二先生》“写致先生。并将所存印版面交”、但未及成行。李氏己逝,遂于举行追悼会之际送稿《大公园》,以致哀思。|经刘氏家人收藏得以遗留至今的这10幅作品,大致是李铁夫30年代至1942年居于香港期间所作,包括肖像画《刘郭太夫人肖像》、《刘思同肖像》、《刘思健肖像》、《刘峻肖像》和《刘素薇肖像》。静物画《静物(盘中鱼)》、《三鱼图》以及风景画《香港风景写生》、《美国校园》、《石桥》。除《美国校园》为水粉画,《石桥》为水彩画、其余皆为油画。|与李铁夫早期在国外的肖像画有所不同,这些肖像画的画法显得较为轻松,‘不似早期时的凝重、厚实,而较为着重描绘人物在生活中的自然神态。
Preview:
2017年11月22日-24日
Address:
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二楼B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