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418 明 木雕漆金韦陀立像
Viewed 408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120cm
|明永乐时期汉藏风格的造像达到巅峰,因在永乐开始,宫廷设立了专门的造像机构“佛作”,隶属于“御用监”,制作的多为藏式佛像,除开皇家供奉以外,多用于册封上层僧侣,这也与明代治藏采用宗教笼络政策有关。使得内地佛像艺术以汉藏风格的永宣宫廷造像为主要艺术形式。直到后来明朝国力日益强盛,以及文化思潮的推进发展,“三教合一”理论的演进,明嘉靖采取抑制藏传佛教政策,万历皇帝及其母亲慈圣皇太后奉佛,大力扶持佛教,汉地佛教和造像艺术得以迅速崛起并昌盛一时。此尊韦驮天立像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诞生的。|作为佛教的护法诸天,韦驮菩萨大概是我们最常见到的武将造像了,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着寺庙主殿。然如此常见的韦驮菩萨,却并非中国原生菩萨。韦驮尊天菩萨又称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韦驮天。原本是婆罗门教之神,对于韦驮的信仰最初只是流行在南印度,五世纪后传到了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收成为了伽蓝的守护神。传言其生而聪慧,早离尘欲,修清净梵行童真之业。世传佛陀涅盘时罗刹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天乃急追取还。直到唐初我国道宣律师感得其像后,中国各处之伽蓝才开始设有韦驮神像,自此也便开始深入人心。|韦驮作为是佛教的八大将军之一,自古以来,佛寺建立后,一般都要安奉以镇守道场。形像大多粉面无须,与其他面生胡须的武将造像不同,更显年轻俊朗,身着甲胄,肩被飞带、手执金刚杵。韦驮造型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和掌,同握金刚杵,另一种是单手握金刚杵立地。两种造型的韦驮佛像各有不同含意,双手握杵者表示该寺院欢迎四方游僧前来借宿也就是俗称的挂单;单手持杵者则表示本寺不接待外来和尚。因而根据寺庙所供奉的韦驮之造型动作也便可推测出该寺庙的规模大小了。通过此尊明代江浙工韦驮菩萨造像双手握杵的动作也可看出,此像当初为大庙之物,通身金漆,雕刻细腻,更显大将之风。|头戴兽头盔,腰扎革带之装束,手持金刚杵可谓是古时委托造像标准配置了,此尊造像也不外如是。然出彩之处便是细节以及整体气度的表达。兽头盔可脱落,盔上正中兽头似龙,双目圆瞪龇牙咧嘴,威武雄勇。所占比例虽不多,然细致精巧。盔上长缨蟠龙俯卧,龙鳞雕刻清晰,红缨垂落,线条细密蜿蜒,纯木雕而成,细腻程度已可乱真。脸廓方圆饱满,天庭宽广,硕长双耳在兽头盔之下微微露出,显得圆润可爱。眉眼细长,眉骨清浅而骨像已显,可见匠人功力之深厚。鼻头圆润,线条柔和,嘴部微翘,减了几分严静肃穆,童子面相更显俊朗,可亲,与其他身份的武将造像有所差别。身着甲胄,披帛飞舞,缠绕于双臂灵动飘逸。向上飞舞,蜿蜒旋转,似山岩之上溪流自然流落,自然精美,匠心独具。且披帛飘动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神女肩上披帛略有相似,自带一番天人潇洒气度。甲胄考究,硬朗而服帖。甲片形式丰富,肩上与护腰为鱼鳞甲,而其他部分则为锁子甲,细密精妙。双肩处、手腕处、护腿下方皆有兽头雕刻,比之头盔上的兽头,因体量更大更显细腻精妙,连鼻子形态,紧蹙的眉头都活灵活现,且左右对称,可见匠师自有体统章法。孔武有力的铠甲与柔美飘带,这种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更据冲击力,是江浙地区造像的一大特色。|韦驮双手撑金刚杵而立,站姿潇洒,衣袍随风飘舞,气度不凡。体量高大,整尊造像总高达到120厘米,不连底座也可达到106厘米。且雕刻丝毫不见马虎,一刀一刻皆考究非凡,特别是双手,线条把握极好,指结分明,力度暗藏。而足下战靴雕刻细密,线条合乎比例鞋履之上甚至仍有铠甲及兽头附着,无一不彰显着韦驮天佛教护法的身份。韦驮站于山石之上,站姿闲暇,却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韦驮开相俊朗如赤子,却不失纵横驰骋的豪气,又有天王的潇洒气度。身上大漆浑厚匀称,其上金漆更是细腻辉煌,虽已矗立数百年,然不失威武,反而更添岁月打磨的浑厚,不可估量。||参阅:北京瀚海2012年5月27日拍卖会Lot 2268
Preview:
2018年5月20日-22日
Address:
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二楼 B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