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549 14世纪 西藏夏鲁风格铜鎏金金刚总持像
Viewed 1044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44cm
|青青翠竹 郁郁黄花|——14世纪西藏夏鲁风格铜镀金金刚持像赏析|金刚持,是印度梵语的意译,音译“伐折罗陀罗”,其中“伐折罗”意为“金刚杵”,“陀罗”是执持义,合译就是“持金刚”或“金刚持”;藏语称“多杰羌”。 他是法身佛(藏传佛教称之为“本初佛”),既为湛然不动、离言绝思之寂静本体,又有无所不能的智慧和功德,为一切众生本来具足。正如古德所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他是大自然中的青青翠竹和郁郁黄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他与释迦牟尼佛有同有异,其中相同之处是,释迦牟尼佛的智能心是法身,其语是报身,其色身是化身,报身、化身与法身本来不即不离,亦不一不异,故而金刚持与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不同之处是,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是法身化现的有形有相的慈悲色身,而金刚持是无形无相的,是法界的本体。可用比喻的方式来理解,金刚持和释迦牟尼佛就如太阳和它发出的光与热,金刚持是太阳本身,而释迦牟尼佛则是太阳发出的光与热;又如水和波的关系,金刚持是水本身,而释迦牟尼佛是水产生的波浪。可见,不同之处是从事相而言,而相同之处着眼于本体和实相而论。值得注意的是,金刚持不仅是噶举派崇奉的最高尊神,同时还是噶举派崇奉的鼻祖,因为噶举派的四大语旨教授皆源于金刚持,噶举派正是借由金刚持的教法源头递相传播,逐步发展壮大,至今而不衰落。|此像表现的就是一尊造型特征十分典型的金刚持造像。尊像头戴花冠,中央花瓣呈月牙形状,头顶束柱状高发髻,髻顶安半杵,耳际宝缯呈U字形向外翻卷,耳下垂大圆环;额部高广,双目俯视,细眉高挑,眉间饰方形白毫,高鼻阔嘴,妙相庄严。上身饰项圈和交叉穿璧式长链,圈链上皆缀有花瓣。下身着僧裙,衣纹简洁,突出身躯骨骼与肌肉的自然起伏与变化,僧裙后部刻画有精美的缠枝莲纹饰;腰间束宝带,宝带下缀有联珠式璎珞;手和足部佩有钏镯;周身披倒U字形大帔帛,帔帛绕手臂后向外飘扬,极富装饰意味。这些装饰造型美观,立体感极强,而且上面嵌有各色宝石,体现了西藏地区造像的鲜明特点。结跏跌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双手置胸前交叉,结金刚吽迦罗印,左右手分别持金刚铃和金刚杵,铃杵组合象征慈悲与智能的合一,代表密教修行的最高修行成就和境界。莲座宽大,造型大方,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莲瓣饱满有力,头部饰有卷草,各由花瓣形莲叶托起,形制美观大方;它们上下对称分布,环绕莲座一周,足见做工之讲究。全像躯体壮硕,肌肉劲健,体态优美舒展,造型大气完美,充分表现了金刚持在藏传佛教中的至尊地位和悲智双圆的宗教特质,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非凡的艺术美感。|此像风格明显受到了尼泊尔艺术影响,尤其是其面部和衣纹表现具有尼泊尔艺术鲜明特点,但在整体造型和局部细节上又明显融入了西藏本土审美元素,因此可以判定它是一尊尼泊尔和西藏艺术融合的艺术作品。元代时尼泊尔成为影响我国西藏佛像艺术的主要外来艺术形式,在当时西藏政治、经济和佛教文化的强大势力影响之下,尼泊尔艺术分别为西藏各地和各大佛寺造像学仿和吸收,并由此形成了萨迦寺、夏鲁寺和丹萨替寺等不同艺术中心和造像风格。比较当时出现的各种造像风格,此像体现了夏鲁造像的鲜明特点,无疑属于典型的夏鲁寺造像风格,在今天夏鲁寺的各个佛殿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类似风格的金铜造像。表面看起来,这些佛像与西藏地区明代早期造像风格近似,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其明显的区别所在。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佛像造型大方,结构匀称,胸部高挺,体态优美;面形长圆,额部高广,相容庄严,梵相犹存;莲座宽大,造型周正,莲瓣饱满,周匝环绕;铸工精细,胎体厚重。其中,佛身的比例尤其值得注意,它在纵向上比萨迦寺造像明显有所拉长,比例变得匀称,更加符合人体的正常比例,与萨迦寺造像大头、短脖子、身躯敦实、四肢短粗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差异。这些特点的形成与藏民族整体强盛而导致艺术审美的自觉有关,同时也与汉藏艺术的交流密不可分。这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在夏鲁寺自身的发展史上都有着集中的体现,我们看元朝后期夏鲁寺的发展历史即可明了一切。|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东南甲措雄乡的一个山坳中,距离日喀则26公里。始建于公元1087年,由吉尊·西绕琼乃创建。建寺时迎请洛敦·多杰旺秋射箭定寺址,因箭落在庄稼刚长出来的青苗地里,故取名“夏鲁寺”,青苗藏语意为“夏鲁”。1320年,布顿·仁钦珠(1290-1364年)受请主持寺务。布顿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藏传佛教学者,属于萨迦派中的绰浦系。布顿住持期间,广传四部(事密、行密、瑜伽、无上瑜伽)密法,校订大藏经,编写大藏经目录,著述达28函一百余部。夏鲁寺始建时只有少数僧侣,布顿住寺后僧众达三千余人。1329年,日喀则地区发生地震,夏鲁寺遭到严重破坏。1333年元帝给予大力资助,并派去大批汉族工匠,大兴土木,由汉藏工匠合作,共同建造了这座具有汉藏混合式结构的宏大寺庙,当时建筑面貌和格局完好保留至今。现有僧侣六十多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
Preview:
2016年12月20日-21日
Address:
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A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