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205 明代 谷纹玉璧
Viewed 2594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长10.5cm
盒盖文字释读:「璧 八带连环云雷纹 背谷纹 吴氏所藏古璧 图考三十一 谷璧 白质黑章满身水绣」 “天圆地方,以璧礼天”,玉璧是仿“天圆”的创作,体现了先民们对神秘莫测的的敬仰。本品是由吴湖帆祖父吴大澂收藏,一直传到吴湖帆,并著录于清代的《古玉图考》,可见于图三十一。该玉璧玉色古旧,造型规整,两面均工,白质黑章满身水绣,一面碾琢有谷纹,另一面饰八带云雷纹,中心有一规整的圆孔。玉璧线条细腻,错落有致,包浆自然。《尔雅·释器》对玉璧的解释是“肉倍好谓之壁,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穿孔称作“好”,边缘器体称作“肉”,所以边缘器体比穿孔大者即是玉璧。汉代是中国文明史上的黄金时代,玉雕艺术在此时也发生了重大转折和突破。在战国玉璧的基础上,两汉玉璧又有新发展,如多层纹璧中出现了侧身高冠的凤纹;出廓玉璧的上部正中镂雕对称的双龙或双螭,间缀流云纹;有的还在对称双龙或双螭的中央增加若干铭文,形成了非常珍贵的铭文璧。彼时玉璧的用途已不局限于礼仪使用,凡古今文献所载之用,此时都可见,如有的作为棺椁表面的装饰工艺品;有的被穿连起来挂在房间内的墙壁上;小件玉璧悬挂在腰间作为随身佩饰。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愙斋,江苏吴县人。吴湖帆祖父。同治七年(1868)进士,历官广东、湖南巡抚。精鉴赏,喜收藏吉金,又好藏书,遗文拓片收罗精博。著有《古玉图考》、《愙斋集古录》《说文古籀补》、《权衡度量考》等。他收藏玉器的高峰期分为两段。在西安任职陕甘学政期间,陕北延安和神木一代出土了大量的史前文化玉刀、玉璋、玉璧、玉环等,吴大澂认为这是三代礼器,收藏并做了研究。1888年—1889年,吴大澂通过北京德宝斋古玩店大量收购玉器。另有少量通过和朋友交换、馈赠,这批藏玉促成了《古玉图考》的完成。光绪十五年(1889年),55岁的吴大澂任河东河道总督兼兵部尚书,他用两个月时间完成《古玉图考》的初稿,该书是一部学术性的古玉研究专著,成书于光绪十五年(1889)。其把古玉器的考据研究同古代历史的研究联系了起来。譬如将《周礼》中记载天子、诸侯及各级官吏的玉器尺寸、长短,与当时所见古玉对比,考出周朝时的一尺等于清朝时的一尺的六寸。全书共录玉器近60余类227件,均绘有附图,并按类记述器物尺寸、名称、用途、年代及考释,对大多数玉器的玉质、颜色、形制和功能做了可借鉴的考证,为后来的古玉研究开创了新视角,如本玉璧即著录于此书,图版三十一。吴大澂在《古玉图考》序言中云:好古之士往往详于金石而略于玉,观宋代《宣和古玉图说》病其芜杂不精,《吕氏考古图》惜无考证,元代朱泽民《古玉图》相沿旧说。吴大澂本身具有扎实的经学、小学功底,这为他考证玉器的名称和用途带来了很大便利,而他研究玉器、撰写《古玉图考》的目的也非常简单,就是为训诂学和金石学提供更多的资料。在当时的文物收藏界乃至金石学界,吴大澂研究玉器的这种方法可谓令人耳目一新,为后人指明了玉器研究的一条道路。 备注:1.吴大澂、吴湖帆旧藏上海博物馆发还,编号:553477;2.光绪己丑年(1889年)吴大澂著《古玉图考》,图三十一3.李敖主编.古玉图考 营造法式 天工开物[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15,图二十五
Preview:
2021年3月29日-30日
Address:
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L2 A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