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179 马远 天柱三十六峰 手卷 设色绢本
Viewed 1593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32.5×435cm
款识:天柱三十六峰。引首:十六洞天。南云。钤印:南云(朱文)题跋:1.天柱峰即大王峰,在闽省崇安县之南,高数十仞,巍如冠冕。西有鹤岩,北有幔亭,东有升真洞,绝顶有鉴池,为闽中群峰之主,周回约百余里,峰峦大去三十有六,缭绕左右,形状不一,有浈润如玉削者,有森铣如笋立者,有庄严如正士者,有妍丽如美姝者,又有骧如龙踞、如虎蹲、如狻猊者,骤如奔马,神剜鬼削,曾见迭出,不可胜状,故道书称十六洞天,至一溪九曲,中流萦回,尤为绝胜。此卷木石苍古,笔墨清劲,洵非马钦山不能,尝见钦山所作松泉图焦墨树石丘壑奇异,为世传重盖马氏一门世弘绘事以称高手,而钦山则尤名垂千古也,宋画院中所以推为第一。余友子默从岭南来以此出示披阅一通,不忍释手,爱缀数语于末子默,其世世宝之。成化戊子季春上澣,漷县岳正。钤印:岳正(朱文)少司马印(白文)2.此图纯用小斧劈法,笔力奇横,望而知为遥父真迹,敝藏有观瀑图小幅,虽用泼墨法而神理一同可互证也,群峰起伏,映带具见悿?经营之妙,草树屋宇虽草草点缀,而神气逈出,自非宋人不辨,惜为拙工装池,绢背命纸,脱去墨气十失四五豉亦,遥父用意合作而偏检,诸书俱未着録必自,明以来即欲落湘蜀间迄未遇,收藏家为之什袭,珍护致堕尘刼,余当题右丞江干雪霁图卷云,可惜竟遭屠伯手王嫱绝代,渃胡尘因此恨也。今此图虽点敝幸未割裂,如隔雾看花,生气尚可,于即离间取之又喜遇,子申先生巨眼精识,拾之土茸,登之棐几不可,不谓飞斯卷之厚幸,他日倘属吴下良工善为料理未必不堪,遂旧观幸郑重爱护勿乞神物看遗憾也,题者南云姓程氏,字清轩,号远斋,南城人,永乐初以能书征精篆隶为时,所尚篆法得陈思孝之传,尤为工绝,长陵碑出其手。岳正,字季方,别号蒙泉,英宗时内阁,善诗古文词,字法精邃,李长沙与称之二公,俱工绘事,宜乐为此卷题署也。宣统元年四月五日,义州李葆恂。钤印:猛厂(朱文)义州(朱文)慕为书画学博士之官(朱文)鉴藏印:李孺私印(白文)萚(朱文)石(朱文)陈郡袁氏所藏(白文)袁保恒筱邬甫鉴赏章(白文)天籁阁(朱文)钱载(白文)万松居士(朱白文)京江中亭史氏珍藏(朱文) 说明:岳正、李葆恂题跋,程南云题引首,李孺、钱载、袁保恒等鉴藏。 原装旧裱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原籍山西河中,后迁居钱塘,是南宋光宗、宁宗、理宗时期的画院待诏,人物、山水、花鸟皆精。他出身于绘画世家,前后五代人都为画院待诏。他初承家学,后学李唐,自出心意,追求高古苍劲的画风。用墨方面,焦墨与水墨并用,树石多以焦墨勾勒,枝叶多用水墨披拂,虽不作层层渲染,但极富浓淡层次变化,远近分明。山石多用大斧劈皴,方硬严整,气势纵横,进一步突破了五代北宋以来细润笔调,形成其独特的山水画风。马远清脱的水墨画作演绎着宋人的淡定情怀,折射出千年墨韵又深深引领和影响着明清两代山水画的发展轨迹。郭若虚有云:“世之有论,谓山水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此作营造出了一种“可游、可居”的境界氛围,令观赏品玩者不禁产生“云游居住”之遐想。南宋山水画家受宋代“理学”的影响,以抒情的笔触来表现幽美、静谧的自然环境,以笔画诗。马远绘画中传达出的抒情性有非常浓厚的诗情画意,追求细节和诗意。他作品中“留白”的艺术元素对作品意境的营造非常重要。这种“虚实相生,无画处皆为妙境”的艺术效果契合了苏轼诗画同律的理念。吴其贞《书画记》谓其:“画法高简,易趣有馀”。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有言:“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之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这确实是马远山水画的重要特色,也是他艺术手法高明独到之处。事实上,马远绘画师法李唐,故本画中的山石用斧劈皴,为马远发展、丰富了斧劈皴的技法而别有自己的特点。马远用笔放纵扫出,笔法劲峭有力,很好地表现了石头的坚硬质感。近景与远景间烟岚弥漫,既空灵又真实,加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利用远近景和墨色浓淡对比,使主题突出,充满着诗一般的意境。画中人物鲜活,描绘了形态各异,各种人群,在有限的尺幅中描绘出了天柱山三十六峰的美丽风景。马远的艺术,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他的所有作品还不清晰。此幅作品与我们所熟悉的马远相比,技术上更自由和松弛,要么代表他晚年风格,要么是他非主流的个人风格。这些作品画面空间结构都安排得很好,画家的想象力和时间感遵从于传达它们的一系列技法和风格。作为书画史上久负盛名的画家,一方面对于他的资料的缺失而感到遗憾,另一方面,在不断的出现的作品面前,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伪存精,把真迹筛选出来,以丰富画家的资料。此幅作品,值得我们用功深思与研究,好作品不可轻易错过,遗憾百年。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从手卷之后的两幅题跋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佐证,从李葆恂的题跋中可以看出,这位清末的绘画词典无不究,精鉴赏的方家在其所收藏之古文物写过不下于三百篇的题跋,而此幅作品即为之一,李葆恂曾把此画与其收藏指之画作过详细对比,得出墨法构图,神理一致,并用洋洋洒洒数百字仔仔细细的介绍一些故事,而对此作的保存与流传欣喜甚上,而另一位题跋则为明代方家岳正,从岳正的史料记载可以看到这是一位性格豪迈,品行端正之人,并且自身也有一定水准的绘画水平,从题跋中可以看出,在如实观摩了作品之后,叙述的文字与画中的吻合一致,并在最后佐证此画即为马远之作。古人的生活远非今人之想象,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慢字打头,那么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在流传中,因为天灾人祸,战乱等各种原因而流离失所,甚至毁于一旦,而传承下来的,也未必都经过了大家的鉴藏,在浩瀚的中华文明里,总有一些遗珠直到现在还没有被发掘出来,而这正值得我们去认真的面对每一幅古人之作,以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进而求证结果。由此,马远,天柱山三十六峰就成了我们今后着力研究的重点,期待有更多的证据来让世人信服。
Preview:
2017年7月7日-8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