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75 王铎 庚寅(1650)年作 草书临王献之法帖 立轴 绫本
Viewed 1205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233×50cm
款识:庚寅二月王铎。|钤印:王铎之印、津浦鸥烟|题签:王觉斯草书直幅精品,易问耕藏,壬寅初冬。 |释文:忧悚犹深,不审以服散未。必得力耳。比驎相闻,故云恶。悬怀使(君),数得书也;思恋,触事弥至。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来月十左右,便当发。尽珍重。|说明:易问耕题签。易问耕,云南著名近代史专家,出版有《书法讲授提纲》、《谈中国画的题款》。|作者简介:王铎,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书画家。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在明末“个性张扬”的气氛里,放浪不羁的的文学个性与惊世骇俗的狂草书风,异军突起,一扫在明朝积习已久的甜美柔媚“台阁体”书风,成为明末清初之际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王铎就是晚明具有狂草书风的领军人物。清军入关后,新统治者更接受帖学正统的书风,从顺治、康熙再到乾隆朝无不如此。“二王”、赵孟頫以及董其昌的书法风格在朝中受到高度的推崇和普遍的效仿。在入清之后,王铎作为晚明书坛上的风云人物同样受清初书风影响而临写了一些二王的书帖,此幅绫本水墨草书《王献之、》条幅就是这种书风的代表性作品。|王献之的《、》两帖是王献之写给朋友的书信,皆收刻在《淳化阁帖》中。《承姑帖》大意为:写信谈食服散药之事,表达忧虑之情,并劝朋友服用。《余杭帖》内容大意为:本欲与朋友相见,但事冗,不得见。写信问以珍重。在临仿作品中大体上可分为对临、背临、意临三种。所谓意临就是将所临之帖参入己意,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创造,使前人法书为我所用,达到“后与古人离”。王铎就是通过意临古帖表示对先人书法成就的深深敬佩,同时在对古人书帖的临习中“书肴以己之,法入之,表己之情。”王铎是以狂草自成一家,早年就对“二王”书帖的临习下过一番苦工,临习名帖刻本,从中受到最大影响的,莫过于《淳化阁帖》。后广涉历代诸家法书,遗貌取神,刻意求新都是在在以“二王”的精神基础上,同时加入了自己所崇尚的米书的书写风格,以此作为自己深入传统的切入点和形成个人独特书风的突破口。对于淳化阁帖的临习王铎是最得精要的。从此幅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对书法本身的形式规律领悟和把握能力。王铎在此幅作品中,其特有的跳宕笔法和欹侧字形就是化于米书中“刷字”的明显特征。笔下字形的断连、正欹、跌宕而又不失稳重,字体摆布疏密既随机化解又合情合理,加之自我体悟的墨气变化,无怪王铎的书法风格倍受后人推崇。当王铎的书法集《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时,他具有“二王”风格的狂草书法轰动一时。|铁保在《题敬斋方伯所明人户口册诗卷》中所言:“作书如作人,以自然流行,不假修饰为妙。”王铎之书便是此言。步入暮年的王铎重拾《淳化阁帖》,一是不得不“附和”当时大清王朝的审美口味,二是通过临习法帖来显示自己深厚的书法功力,并申辩自己是属于“二王”正统一派。无疑的是,王铎临仿王献之《承姑帖》、《余杭帖》二帖之功以臻化境,恰是“风樯阵马,殊快人意。
Preview:
2015年12月14日-16日 上午9:30-下午8:00
Address:
上海希尔顿大酒店二层(静安区华山路250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