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136 十七世纪 铜雪堆白泥金摩利支天
Viewed 1955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10.3cm
|说明:摩利支天意为“光明”“阳焰”。梵文(Marici-deva),可译为摩梨支、摩利支天、摩利支菩萨、摩利支提婆,即阳焰。此天具有大神通自在力,善于隐身,能为人消除障难,增进利益。护国护民,救兵戈等难以及得财、诤论胜利等功德。摩利支天是隐身和消灾的保护神,《佛说摩利支天经》:“有天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法。常行日前,日不见彼,彼能见日。无人能见,无人能知,无人能害,无人欺诳,无人能缚,无人能债其财物,无人能罚,不畏怨家,能得其便。”《大摩利支菩萨经一》:“摩利支菩萨陀罗尼,能令有情在道路中隐身,非道路中隐身,众身中隐身,王难时隐身,水火盗贼一切诸难皆能隐身,不令得便。” 摩利支天为古代婆罗门教所崇拜的光明女神瓦拉希( Varahi),其为帝释天的部属,日天的佐神,在藏地也颇受重视,又称为“光明佛母”“光明天母”“积光佛母”等。她有20多种主要的化相,包括立相、坐相、骑猪、坐于车上、一面二臂、三面六臂及三面八臂的化相等。但其原本现相是三面八臂相,这种造型似乎更能体现出《摩利支天经》记载的常行走于日天之前。本尊即为三面八臂化相,这个化相的其中一面是猪面,一面慈祥庄严,一面呈愤怒像,均戴五叶宝冠,头顶共结一个高耸的发髻,正面寂静而含笑,唇部敷朱,上身着天衣,佩戴璎珞、项链、臂钏、耳铛等饰物,下着长裙,薄衣贴体,其上錾刻精美的花卉卷草纹,繁复华丽。肩上生八臂,分持法器有金刚杵、无忧树、针、罥索、箭、线、金刚斧、弓,其中针和线是她的标识,通过这个标识,人们认为她可以缝合邪恶的嘴和眼睛。曲右腿,左腿自然下垂踏于莲枝之上,其下为半月形莲座,上缘装饰连珠纹。整体制作繁复奢华,鎏金古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代表了清代西藏雪堆白造像的高超的艺术成就。|雪堆白旧址坐落在布达拉宫脚下“雪城”西城墙外,属于为数不多的官办工厂,始建于第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公元 1617---1682 年)。在《西藏宗教艺术》的汉文版中,工场的名字被译作“多觉边肯”。所有为西藏噶厦政府制作的佛像都是在这里生产,使得“多边”铸造工场铸造的佛像非常之多。在后来的汉文文献中,这个工场被翻译为“雪堆白。“雪”(zhol)藏语意为“下面”“下方”,从宗教上、政治上这一称呼都有自下而上的服从意义,“ 堆白”(vaoddpal)解释为“能兴建一切享受物品者”。在五世达赖喇嘛统治西藏时期,西藏地方政府开始派官员管理手工业,建立官营性质的行业会组织体系。“雪堆白”工场从尼泊尔邀请了一批金属工匠来制作铜佛像。在《五世达赖灵塔目录》一书中,清楚地记载了所有尼泊尔工匠的人数、名字,但没有藏族工匠名字的记录,1754年,七世达赖喇嘛正式在布达拉宫脚下建立手工业团体,并取名「堆觉白其」造像工场。这里集中了藏区各地最优秀的匠人,以满足拉萨和周围地区寺庙的需求。“雪堆白”金铜造像铸造材料使用掺有大量紫铜的青铜合金,风格上承袭了东印度帕拉遗风。本尊铜色润泽,这是雪堆白成立以后专门研制的配方,应当是受到尼泊尔技术影响后,使用在黄铜合金上的新成果。其面相及风格仿12或13世纪风格,但莲台的样式明显不同,颇具古风。整体刻划生动细腻,原装封底完好,尺寸秀美,或应置于供龛之中,殊胜非凡。
Preview:
2016年11月8日-10日 10:00-19:00
Address:
北京嘉里大酒店 二层大宴会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