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768 光明禅师李惠月 至元二十八年(1291) 金银泥写《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九 瓷青纸
Viewed 2401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31×761.6cm
经折装(一册)释文:1.杭州路奉溪界峰画士沈镜湖同男应祥绘尽《华严经》像八十一卷。2.长安终南山万寿禅寺住持光明禅师惠月,陇西人也,九岁落发披缁,一踞荷兰山寺,瞻礼道明大禅伯为出世之师,旦夕咨参,得发挥之印。先游塞北,后历江南。福建路曾秉于僧权,嘉兴府亦预为录首。忖念缁衣之滥汰,惟思佛法之难逢,舍梯己财,铺陈惠施,印造十二之大藏,剃度二八之僧伦,散五十三部之华严,舍一百八条之法服,书金银字八十一卷,《圆觉》、《起信》相随。写《法华经》二十八篇,《梵网》、《金刚》各部。集兹胜善,普结良缘。皇恩佛恩而愿报无穷,祖意教义而发明正性。师长父母,同乘般若之慈舟,法界众生,共泛毗庐之性海。至元二十八年岁次辛卯四月八日光明禅师惠月谨题。金银施彩法宝映辉是经用瓷青纸泥金银写绘,经折装一册。开卷即见扉画,所绘内容为华严经变“善财五十三参”之第五十二参“拜弥勒菩萨”,扉画左下方题写“杭州路奉溪界峰画士沈镜湖同男应祥绘画华严经像八十一卷”,画面边框用银线勾勒,配以法器纹饰以显尊贵;其中人物庭院、庙宇楼阁等实景均用金丝描绘;佛光楼影、山峦云雾等虚景则用银线衬托,使画面金银交错,熠熠生辉、层次分明、繁缛有致,画风典雅华丽,线条细密流畅。经文主要由泥银书写,其中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及卷数、品名、千字文号(臣九)、“如来”、“世尊”、“菩萨”、“天”、“法”、“佛”、“皇”、“僧”、“毗卢”、“闻声”、“缘觉”等字皆用泥金书写。一般所见泥金或泥金银写经多为单色,而此种泥银同时书写、绘画的佛经极为罕见。目前只知道上海图书团藏有宋代泥金银书《妙法莲华经》卷六残册一种。此《大方广佛华严经》金银施彩,配以古朴而深邃的瓷青纸,使字迹星芒明烁。金字耀目夺炫、银字萤灿幽素,犹如日月同辉,整篇章法布局上疏朗大方,气韵贯通,字体端庄秀丽,一丝不苟,银光烨烨,与金字交相辉映,犹如日月同辉。卷末有泥金题记:长安终南山万寿禅寺住持,光明禅师惠月,陇西人也,九岁落发披缁,一踞荷兰山寺,瞻礼道明大禅伯为出世之师,旦夕谘参,得发辉之印。先游塞北,后历江南。福建路曾秉于僧权,嘉兴府亦预为录首。忖念缁衣之滥汰,惟思佛法之难逢,舍梯己财、铺陈惠施,印造十二之大藏、剃度二八之僧伦;散五十三部之华严、舍一百八条之法服、书金银字八十一卷;《圆觉》、《起信》相随,写《法华经》二十八篇;《梵网》、《金刚》各部,集兹胜善,普结良缘。皇恩佛恩而愿报无穷、祖意教意而发明正性;师长父母同乘般若之慈舟、法界众生共泛毗庐之性海。至元二十八年(1291)岁次辛卯四月八日,光明禅师惠月谨题。关于此本佛经鉴定以及内容文字的考证,大致如下几点:一、关于光明禅师李惠(或慧)月1、根据陕西开元、卧龙二寺至元二十七年(1290)印本,《影印宋碛砂藏经》(1)第148册发字函《入楞伽经》卷一末题记:印经沙门光明禅师,俗姓李氏,陇西人也。自七岁遭掳,九岁出家,申礼荷兰山藏明禅师为师,诣福州路为官。将梯己嚫资,起大悲愿,印十二藏经,表药师十二大愿;剃度十六员僧,拟弥陀十六观门。所集功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顶诵随喜者,具获无上果。庚寅至元二十七年正月□日印经沙门光明禅师题。此部《入楞伽经》共十卷,根据考证,其中卷一、三、四是为《普宁藏》本,而非《碛砂藏》本。这三卷佛经版式与其他七卷殊异,卷一署刻工名“朱子盛”、卷三“三山郑”、卷四“东方”,经对比与山西太原崇善寺存《普宁藏》核对后完全相同(2)。另李际宁老师《西夏刊汉文版大藏经》一文(3)亦倾向于此《入楞伽经》卷一为《普宁藏》。2、开元、卧龙二寺存本“分”字函《阿毗昙毗婆沙论》卷四,有二印章:一为长方形阳文墨印牌记,文:“河西李立义光明禅师惠月,舍体己财,印造一十二大藏经,散施诸方,普愿见闻,生生见佛,世世闻经者谨记。”另一枚为长方阳文朱印:“李□□光明禅师”,其中□□为西夏文,推断极有可能是“立义”二字(此处亦有学印经沙门光明禅师,俗姓李氏,陇西人也。自七岁遭掳,者认为是“立叉”二字,即西夏文“大德”的音译)。惜《影印宋碛砂藏经》未保存二章。3、根据上述相关调查,目前至少发现有八件《普宁藏》的佛经上有西夏遗民李惠月的西夏文或汉文牌记,其中西夏文牌记三件(4)。有多种迹象显示西夏遗民李惠月与《普宁藏》之间存在着种种联系。如国图藏《普宁藏》之《不空羂索陀罗尼经》卷,卷末有朱印“李□□光明禅师”,□□二字为西夏文。另钤有二则牌记,一则为汉文,一则为西夏文。汉文三行牌记亦与上述《阿毗昙毗婆沙论》墨印牌记一致。西夏文牌记四行,据史金波先生释读,译文为:“番国贺兰山佛祖院摄禅园和尚李惠月,平尚重照禅师之弟子,为报福恩,印制十二部大藏经契及五十四部华严经,又抄写金银字中华严一部;金觉莲华般若菩萨戒经、契行信论等。”另,印有此西夏文牌记的还有西安市文管处现藏的这件《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九(如左图)(5)此外,国图藏《不空羂索心咒王经》卷末亦有朱印与汉文、西夏文牌记各一。(6)4、《露书》中关于光明禅师惠月的记载:姚旅(?-1622年),字园客,初名鼎梅,明万历间莆田县涵江人。他少负才名,却屡试不第。后游学于四方,晚年潜心著述,有《露书》刊行于世。《露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当地人记当地事的一部类书,内容丰富,史学家郑振锋、吴晗、谢国桢诸人的论着中多征引《露书》,书中保存有大量的明末时期有关商业、烟草、戏剧、音乐、方言、民俗等方面的资料,有其一定的权威性。根据《露书》卷七记载:“开福寺藏光明禅师惠月所书华严经,字皆泥银。惟‘佛’、‘菩萨’、‘世尊’、‘如来’、‘法天’,诸字泥金,甚佳。禅师陇西人,为终南山寺僧。盖至元二十八年岁次辛卯四月八日所书者,然此直手迹耳。近日,释宝藏在京师。书法华经将竣事数日,举笔即火光,见尤为奇。火光佛光也。”5、根据上述散落在各处文字汇总,加之此卷末题记,可梳理出“光明禅师”、“惠(慧)月”、“陇西人”、“荷(贺)兰山”、“九岁出家”、“印十二大藏”、“五十三(四)部华严”、“书(抄)金银字八十一卷(华严)”这样一条线索。加之上述围绕在《普宁藏》与此部《华严经》、李惠月与《普宁藏》、李惠月与《华严经》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可得知此卷即为诸多史料记载中,由光明禅师李惠月书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一卷中的第七十九卷。二、关于《普宁藏》与此部《华严经》释音的问题《普宁藏》经文的释音源于《资福藏》,并仿《资福藏》附于每册经本末尾,但并非照搬,而是更加精炼。如:薄字函《中阿含经》卷三,《资福藏》共释音27个字、词,而《普宁藏》删除了其中的“斧音甫刀也”“额吾客反”等,仅保留了21个字、词。一般情况下,宋元版与明清版大藏经的注音,在形式上明显的区别是反、切的选字上,宋元版多用“反”字,而明清版多用“切”字。但是《普宁藏》“拱”字至“臣”字函《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和“迩”字至“宾”字函《大般涅盘经》四十卷、《大般涅盘经后译荼毗分》二卷的注音却用“切”字,如“秽污上于废切下乌故切”。值得一提的是,《碛砂藏》元刻版的释音部分,就是《普宁藏》的覆刻。(7)此卷恰好为《华严经》中的一部分,卷末释音亦用“切”字。三、关于此部泥金银《大方广佛华严经》存世情况根据《守屋孝藏氏搜集古经图录》、《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品图版目录》(书迹编)著录,《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八十一《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共四件。该四册经卷原守屋孝藏氏藏品,现收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泥金银写本,又千字文“臣”;其中卷七十一、七十三、《普贤行愿品》三卷卷端绘有扉画;卷末题记与卷七十九题记均相符。四件写经均为一纸四个半叶,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从版式等特征,并结合历史分析,对本经与《普宁藏》的联系提供了假设。同时,苏州博物馆藏有《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七(见图版1、2、3),著录于《苏州佛教文化》一书。(8)千字文号“臣七”,与卷七十九(千字文号“臣九”)相符。图片看无法得知是否有扉画,但卷末题记、千字文号、纸、字迹、风格来看,与卷七十九无疑是属于同一部《华严经》。另据《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四川省宝光寺藏有卷二十一至二十五,加上日本藏四件,可得知存世共十件,均在公藏。卷七十九,为新发现的第十一件,这十一件均为孤本,尤为珍贵。最为难得的是,这是民间发现的唯一一件,书法端秀,扉画精妙,可谓国宝。四、关于泥金银写经此《大方广佛华严经》又称《华严经》,或称“杂华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中国佛教宗派之华严宗的主要典籍。主要宣说“法界缘起”的世界观和“顿入佛地”的思想。译本有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凡六十卷本、唐实叉难陀译八十卷本,以及唐般若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卷。此本泥金银写经用的就是通行的八十卷的《华严经》。在佛教中抄造、供养、受持经典历来被认为是极为殊胜的功德,也是重要的修行法门。据《金刚经》载:“书写、受持、读诵……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早期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开始翻译经典同时,写经之风遂起,佛经的弘传,也主要由抄造流通,或为诵读,或为供养,都有严格的仪轨。然至唐末宋初之后,因印刷术之勃兴促成藏经雕版印刷,广布流传,于是写经实用的性质少了,主要成为供养修行培福之道,祈求福报,或借抄写经书来净化心灵,培养长期的精进心。抄写完成或后送人,或置入寺院经藏,所以也叫供养法宝。关于写经的主要材料,载体主要有贝叶、丝帛、纸张等;用墨、血等书写,而泥金多为皇室和富贵人家所用,黄金贵重,借以表达对信仰的虔诚与恭敬。关于泥金的制作,清《芥子园画传·画翎毛浅说》云:“泥金,将真金箔以指略黏胶水,蘸金箔逐张入碟内干研。胶水不可多,多则水浮金沉,不受指研矣。俟研细,金箔如泥,黏于碟内,始加滚水。研稀漂出胶水,微火炽干,再加轻胶水用之。”简略地叙述了泥金的制作过程。泥金写经大都是用磁青纸,又名瓷青纸,是古代常用的写经用纸,以桑皮纸为原料,用靛蓝染料染成深青色,再经研光,其色如明代青花瓷,故名。这种纸产生的时间很早,现存敦煌唐人写经中就已有用磁青纸,但其名称出现于明代。明项子京《蕉窗九录》有“磁青纸,如段素,坚韧可宝”的记载;明刘侗《帝京景物略》卷四有:“磁青纸,坚韧如段素,可用书泥金”的记载。宣德年间著名的皇家专用写经贡纸羊脑笺就是用磁青纸制成,为磁青纸中的极品。清沈初《西清笔记》中载:“羊脑笺以宣德瓷青纸为之,以羊脑和顶烟墨,窨藏久之。取以涂纸,砑光成笺。”此纸黑如漆,明如镜,用于写经,既工整又不易虫蛀,其制作技艺,令人惊叹。磁青纸颜色深蓝,有种静谧、意象深远的特质,与泥金明暗相映,可彰显经典的庄严肃穆,尊贵典雅。鉴于用泥金作为颜料在书写时的特殊性,对泥金粘稠度的调整,运笔上讲究迟送涩进之法,每次使用后都要把胶水尽数漂出,再用时重新加胶水,以免金色晦暗,如果不亮,有加皂角出锈之法。由此可见,相较于传统黑墨,用泥金书写更加费时费力,且过程繁琐;此件写经墨迹通篇浓淡均匀,金银髪色纯正,历经近800年保存至今极为不易;不仅颜料调研得当,而且抄经者笔法苍劲,心怀对佛事的敬仰与虔诚,足可见李惠月禅师是一位有着极高修行与境界的高僧。此次这件国宝级藏品历经千百年沧桑,如今重现世间,在冥冥中确有佛法之护佑!有幸结缘者当惜之爱之,可谓功德无量!西夏遗民李惠月的金银字写经朋友持一册磁青纸泥金银写经见示。这是非常少见的西夏遗民李惠月于元至元二十八年施舍的八十一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一卷。在中国历史上,《大方广佛华严经》有多种译本,比如,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五十卷(后整理成六十卷本形态流传),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唐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卷,三种译本皆入历代大藏经。其中以唐实叉难陀译八十卷本流传最广。唐般若译本,常常将最后一卷以“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之名单出别行。后代刻本,更常常将此单行本一卷附于唐实叉难陀译八十卷本之后,成八十一卷《大方广佛华严经》(以下简称《华严经》)流传。这一册写经为《华严经》第七十九卷,经折装,橘红色布面,磁青纸泥金书经签。每纸六个半叶。卷首四个半叶为泥金银绘扉画,扉画左边上题“第五十二叅弥勒菩萨”,扉画左下角有题款:“杭州路奉溪界峰画士沈镜湖同男应祥绘画华严经像八十一卷。”这里所谓“华严经像八十一卷”,就是唐译八十卷《华严经》并《普贤行愿品》一卷在内。卷尾有李惠月跋:“长安终南山万寿禅寺住持光明禅师惠月,陇西人也,九岁落发披缁,一踞荷兰山寺,瞻礼道明大禅伯为出世之师,旦夕谘参,得发挥之印。先游塞北,后历江南。福建路曾秉于僧权,嘉兴府亦预为录首。忖念缁衣之滥汰,惟思佛法之难逢,舍梯己财,铺陈惠施,印造十二之大藏,剃度二八之僧伦,散五十三部之华严,舍一百八条之法服,书金银字八十一卷,《圆觉》、《起信》相随。写《法华经》二十八篇,《梵网》、《金刚》各部。集兹胜善,普结良缘。皇恩佛恩而愿报无穷,祖意教义而发明正性。师长父母,同乘般若之慈舟,法界众生,共泛毗庐之性海。至元二十八年岁次辛卯四月八日,光明禅师惠月谨题。”李惠月跋语说,他施舍的佛典很多,包括“十二之大藏”、“五十三部华严”、“金银字(华严经)八十一卷”、“圆觉经”、“起信论”、又写“法华经二十八篇”、“梵网经”、“金刚经”等。其中,他施舍的“金银字八十一卷”,就是目前我们看见的这部八十一卷本《华严经》。只是,物是人非,一部八十一卷的大经,只剩下这些零本了。李惠月施八十一卷本金银字《华严经》,在中国宋元本泥金写经中极为罕见。每一卷的卷首有《华严经》变相扉画,其中几幅扉画还有“杭州路奉溪界峰画士沈镜湖同男应祥绘画华严经像八十一卷”题记,这是极为少见的资料。另外,根据已经公布的资料知道,这些经册的卷尾,多数都有李惠月施经长跋,详细记录他的生平和心愿,这是更宝贵的西夏遗民的历史资料。据各方面公布的资料知道,目前,这部泥金银写《华严经》,尚存如下几卷:日本四卷。这四卷是: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八十一普贤行愿品(图见下文)。这四卷都是李惠月施“金银字八十一卷”中的零本。这四册原属于守屋孝藏氏收藏品,现归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1961年神田喜一郎在《美术史》第40册发表文章《元至元二十八年の绀纸金银泥书华严经に就ぃて》,对这四卷从艺术史的角度作了研究。此文于1984年编入《神田喜一郎全集》第3册,书中附有书影和录文。1964由京都国立博物馆编入《守屋孝藏氏搜集古经图录》,以后又多次刊布过这几件图版,如《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品图版目录》(书迹编)、《写经の鉴赏基础知识》、以及京都国立博物馆“特别展览会:守屋コしクション寄赠50周年纪念”编辑之《古写经——圣なゐ文字の世界》等书中。中国大陆已经公布的有六卷,著录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其中,苏州西园寺收藏卷七十七,图版参见陈振刚主编《苏州佛教文化》(1994年,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四川省新都县宝光寺收藏卷二十一至二十五,图版参见《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包括卷七十九,总共仅有十一卷(册)。在中国历史典籍中,记录李惠月该经的资料,见于明代姚旅(?—1622年)《露书》的记载:“开福寺藏光明禅师惠月所书《华严经》,字皆泥银,惟‘佛’、‘菩萨’、‘世尊’、‘如来’、‘法天’诸字泥金,字甚佳。禅师陇西人,为终南山寺僧,盖至元二十八年岁次辛卯四月八日所书者,然此直手迹耳。”可见,姚旅时代,李惠月的泥金银写经已经散逸多时了。李惠月的资料,还有如下一些,主要保存在他施舍的元代刚刚雕版印刷的《普宁藏》。1935年上海影印宋版藏经学会出版《影印宋碛砂藏》,其中“发一”《入楞伽经》卷第一,以《普宁藏》配补,该经卷尾有汉文题记:“印经沙门光明禅师,俗姓李氏,陇西人也。自七岁遭掳/,九岁出家,申礼/荷兰山藏明禅师为师/,诣福州路为官,将梯己嚫资/起大悲愿,印十二藏经,表药师十二大愿,剃度十六员僧,拟/弥陀十六观门。所集/功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顶诵随喜者,具获/无上果/。庚寅至元二十七年正月日,印经沙门光明禅师题/。提调嗣祖沙门妙敬/,讲经论沙门祖常/,检经监寺云悟/,同检经沙门正佑/。”1943年,日本学者小川贯弌发表了论文《光明禅师施人经典とその扉画——元白云宗版大藏经の一考察》。他发现在山西省祟善寺《普宁藏》中的《舍利佛阿毗昙论》卷十二,钤有一枚朱印:“李口口/光明禅师”(“口口”两字是西夏文)。小川贯弌意识到这枚朱印中的“光明禅师”与《影印宋碛砂藏》“发一”至元二十七年题记中的“光明禅师”是同一人。1982年,史金波先生在西安市文物管理处发现一部汉文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九,该经卷尾有戳印莲花牌记,牌记四周双边,分四行刻有西夏文题记。史先生翻译并录文如下:“番国贺兰山佛祖院摄禅园和尚李惠月/平尚重照禅师之弟子为报福恩印制/十二部大藏经契及五十四部华严又抄写/金银字中华严一部金觉莲华般若菩萨戒/经契行信论等/。”这也是《普宁藏》。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有三册《普宁藏》,都有“李口口/光明禅师”朱印和李惠月施舍题记:“河西李立义光明禅师惠月,舍体己/财,印造十二大藏经,散施诸方,普/愿见闻,生生见佛,世世闻经者也。综合这些资料,已经可以将李惠月的生平勾勒如下:李惠月祖籍陇西,俗姓李氏,法名慧(惠)月,法号光明禅师。他幼年时期的西夏已经摇摇欲坠,战争连年,民不聊生。西夏灭亡前的1223年、1225年中兴府大旱,粮食无收,“饥民相食”。1227年在蒙古大军围攻中兴府时,6月间又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当蒙古军队攻入城后,中兴府内军民大部分惨遭杀害,城市遭到毁灭性破坏。所以李惠月自述“七岁遭掳”,当有所指。西夏国亡,蒙古统治者为防止西夏故地人民造反,又采取了大规模迁移居民的做法。仅仅九岁的李立义,也许就在这个时期到贺兰山佛祖院出家,拜道明禅师(或平尚重照禅师?)为“出世之师”。剃度后,取法名“慧月”。在道明禅师门下,李惠月“旦夕谘参”,得先师“发挥之印”。之后,开始了学方云游。“先游塞北,后历江南”,在福建和嘉兴府任过低级僧职。元代前期,佛道净讼,在忽必烈支持下,佛教逐渐占上风。此后,僧人戒律松弛,“饮酒茹荤,蓄养妻妾,与俗无异。”李惠月见到僧纪混乱,发誓舍财度僧、施经。至元二十七年他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乃自任印经沙门,印施了十二部大藏经等佛教经典。至元二十八年,李惠月自称“终南山万寿禅寺住持”。大概这位古稀老人,在亡国之后的几十年中,飘流云游,客寓长安南城外的终南山麓万寿禅寺,又担任了住持。或许,这里也就是李惠月的归宿。李惠月手书《大方广佛华严经》,不仅仅是罕见的元代泥金银写本,更保存了一段重要历史资料,堪可珍重。
Preview:
2020年8月12日至拍卖会结束
Address:
北京四季酒店2层 幻艺术中心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