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42 清乾隆 御制黄地洋彩莲托八吉祥纹贲巴瓶
Viewed 893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27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记录:香港拍卖行&地产代理商有限公司,1990年5月20日,编号254
此器仿西藏地区寺院内供器贲巴瓶的形制,造型端正,制作规整,形似宝塔,器口呈折腹水孟状,长颈,鼓腹,高足外撇,通体黄釉为地,颈部绘变形长莲瓣纹,腹部绘缠莲托八吉祥纹饰。 八吉祥是瓷器装饰中典型的宗教纹样,由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种吉祥物组成,偶有火珠状吉祥物代替其中之一,常见与莲花组合成图案。此纹样从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始于元,流行于明、清。初始时排列无一定规则,明永乐起按轮、螺、幢、伞、花、鱼、瓶、结排列。从明万历至清代则以轮、螺、幢、伞、花、瓶、鱼、结为序,清乾隆以后也有不按顺序排列的。此瓶加金彩装点,绘画流畅精细,色彩缤纷艳丽,层次清晰,工艺精湛,为乾隆彩器之精品。此外暂得楼胡惠春先生旧藏、五台山人递藏的一只清道光御制黄地洋彩莲托八吉祥纹贲巴瓶,此件藏品在器型与纹饰上与本件拍品一脉相承,可见历代帝王对此类作品均十分珍爱,故延烧不绝。
参阅:1、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统一编号:中-瓷-004338-N00000000
2、《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206,图3-154
贲巴瓶作为藏传佛教器具具有诸多功能。第一,作为藏传佛教灌顶及盛圣水之用,“贲巴”为藏语音译,在藏语中即“瓶”的意思,也称“奔巴壶”。据《佛学大辞典》介绍:“天竺国王即位时,以奔巴壶盛四大海之水灌于顶而表祝愿,密教效此世法,于其人加行成就。嗣阿犁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式。”在藏传佛教密宗修行仪式中,贲巴壶被专用以宗教仪式,除用于念经诵咒或灌顶仪式外,还为神像和信徒淋浴时盛圣水之用。《中国古陶瓷图典》定义为:“壶式之一,流行于清代,由藏族金属制品演变而来。器形为洗口,束颈,球形腹,高足外撇,腹部有龙首形流弯曲向上,无柄,是一种祭祀用品。”第二作为活佛转世灵童掣签金瓶而用,贲巴壶有流嘴,若去掉流嘴,便为贲巴瓶。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朝廷为杜绝达赖、班禅转世中的弊端,颁布《钦定二十九条章程》:“兹予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必勒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瓶中,掣签以定”,“各蒙古之大呼必勒罕转世,令于雍和宫之金瓶内掣签”。现在西藏博物馆和北京雍和宫各藏有一件清乾隆金质贲巴瓶,就是贲巴瓶作为活佛转世灵童掣签瓶的实物证据。第三作为佛前清供的礼佛用具而用,《乾隆三十四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行文》中记:“十月初三日,库掌四德、五德将九江关监督伊龄阿送到配盖……奔巴瓶一件持进,交太监胡适杰呈览。奉旨:……奔巴瓶一件着在热河狮子园文供佛前供。其现交配盖奔巴瓶得时,不必在此安供”。文供佛即文殊菩萨,这说明瓷质贲巴瓶是作为礼佛用器的。关于贲巴壶(瓶)烧造,清宫档案见有关记载,如《乾隆三十一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行文》中记:“十月初四日,笔帖式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磁奔巴壶一件(随木座)。传旨:着画样呈览,准时发往江西照样烧造,钦此”。”《乾隆五十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金玉作》中记载:“十月二十四日,郎中五德、员外郎大达色、掌库福海、催长舒与来说,太监鄂鲁里交青花白地磁奔巴壶一把(紫檀木座,春耦斋,壶嘴伤折磕缺)。传旨:将伤折处粘好,壶嘴边上磕缺处磨齐,呈览。钦此。”有关黄地洋彩莲托八吉祥纹贲巴瓶的清宫档案记载,见《乾隆二十五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皮裁作》中记载:“八月初八日(郎中白世秀 员外郎金辉)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洋彩贲巴瓶二件,传旨:‘着配衣钦此。’于十一月十九日郎中白世秀员外郎金辉将洋彩贲巴瓶二件配得片金衣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Preview:
2022年9月21日-24日 10:00-20:00
Address:
羿空间·北京[北京市朝阳区弘燕东路拍卖街 A03-04]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