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514 傅抱石(1904-1965)·陶渊明诗意图 纸本设色 立轴
Viewed 340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诗堂:16.5×30.5cm. 约0.5平尺 镜芯:40×30.5cm. 约1.1平尺
【款识】抱石写。 【钤印】傅(朱文),乂之(朱文)。 【诗堂】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健碧题,傅抱石陶渊明图。 【说明】陈佩秋题签条。 【作者简介】傅抱石,现代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江西新余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傅抱石笔下的高士文人、六朝故实题材多有酒有琴,情绪上的浪漫和音乐的悠然都是文人生活中的必备之物,酒中蕴含六朝以来文人精神中的疏狂与任诞,琴则代表了渊雅与玄远,这些特质都构成自古以来疏离旷远的高士人格。魏晋士大夫的啸傲狂狷,放浪形骸的生活,是傅抱石特别爱好的题材。《陶渊明》是六朝题材的代表,于疏林中独自而行的陶渊明,似乎有傅抱石自己的影子,悠然自得的神情,透露着画家对自由旷远和恣肆不羁文人情怀的向往。 傅抱石在与先贤故实的精神对话中找到了落点,超然、玄心的人格美可以认为是对先贤人物的总览,但在傅抱石作品中却还有更为复杂的寄寓,他既亲近陶渊明式的恬淡与冲默,也憧憬嵇康式的激峻与悲惋,这些情结都或直观或隐晦地存在于他所创造的意象和画境中。 傅抱石的历史人物画,都是历史上别有怀抱,具有崇高人格的代表。他们的萧疏放逸在傅抱石笔下,似乎都心有灵犀。陶渊明这一历史人物,似乎是历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理想偶像,他“好读书不求甚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而巧合的是,酒常常能激发傅抱石作画的灵感,每每酒后笔走龙蛇,肆意挥洒,满腔激情宣泄纸上,波澜壮阔的佳作层出不穷。他所用印文有“往往醉后”字样,是其绘画时的真实写照。对于酒的钟情,使得他与渊明结缘。 1935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举办的第一次个展上曾展出《渊明沽酒图》,此后以该题材继续绘制探索,从傅抱石抗战住居金刚坡的八年期间,抗战胜利后返回南京,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本幅《渊明诗意图》未署年款,但纵观傅抱石生涯,金刚坡对于其绘画有着重要意义,傅抱石自己曾说:“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是辜负了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裹我常跑的地方,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沈缅于东南的人所没有、所不敢有的。”金刚坡时期的作品也一直被视为傅抱石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渊明诗意图》疏树丛林,气氛疏朗清冷,画中枝干粗细,伸展交迭姿态不一,交错变化,其位置经营,于微妙中穹尽布局之精妙。傅抱石将陶渊明置于画面左方树林间,信步徜徉,脸容舒泰,一派悠然之态,皆用洒脱的细线疾写而出,不勾画衣纹的繁复,也减去多余的细节,极具高古气息。清新飘逸的隐士形象,五柳先生峨冠博带、宽袍大袖,穿行于密林之中。物造型近乎夸张,却呈现出飘逸自然的意趣。由此不难察觉,傅抱石以朴素沈着,平实无华的技巧来展示历史人物的气节,令观者感到他是描绘的不只是画,更是一种心境,与观者共鸣。画家借手中之笔抒发了自己寄情于世外,追求平静淡泊的愿望,表达了浓郁的理想浪漫主义思想。用笔凝练,静谧散淡,匠心独运。 此幅上还有海上名家陈佩秋先生所题写于洒金笺纸上诗堂: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恭敬端重,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陈佩秋老先生此书法正是老辣而适意之时,用笔沉稳并灵动,两位书画名宿于此合璧,实为画坛雅事,分外难得。千金易得,吉金片纸不易得,还望识者宝之。
Preview:
2023年3月24日-25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