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524 张大千(1899-1983)·为文仲瀛作《仿石涛秋山高逸图》 己丑(1949)年作...
Viewed 315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31×43 cm. 约5.1平尺
【款识】秋山骨棱层·秋树枝槎牙·尚有余霜叶·点缀如春花·缓步亦足赏·何须坐停车·行行日将夕·微吟酬物华。乙丑秋日写似仲瀛道兄法教,大千弟张爰大风堂下。 【钤印】大千(白文)、大风堂(朱文) 【作者简介】张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国画家。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早期研习古人书画,后旅居海外,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上世纪30年代曾两度执教于南京大学(时称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他在亚、欧、美举办了大量画展,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仿古画作可以乱真,“骗”过不少鉴别大师。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上世纪20年代开始,张大千致力于石涛作品的临摹和研习,其以极高的悟性,在不长的时间内,将石涛的笔墨方法掌握得得心应手,能画出形神毕肖的石涛。他临摹石涛,与当时文人画家倡导的“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反其道而行之,是以临摹古人之迹,沟通古人之心。凭借对石涛艺术思想和笔墨语言的探究,掌握艺术法则与自由的关系。 此幅作品为张大千早年临仿石涛之作。画作章法别致,造景生动,笔墨爽利峻迈,苍劲恣肆,色彩淡雅润秀,气象古朴,虽取法石涛,又不拘成法,自抒胸臆,既集合了古人笔墨之大成,又表现出了造化之神奇,正合乎石涛的观点”搜尽奇峰打草稿”。 谢稚柳曾说:”张大千的山水画出身于石涛,乱真了石涛,而又发展了石涛。”大千拟石涛,并不一味依葫芦画瓢,亦步亦趋,而是随时有所增删详略,或由繁而简、或反简为繁、或水墨变设色……,要在石涛精神处与之神会。其所拟作,则无一不是石涛意趣,无一不是石涛面目。即置于石涛作中,人亦不能辨也。此等腕底波澜,自非大千不能有。 本幅《仿石涛秋山高逸图 为文仲瀛作》创作于1949年。张大千是年50岁。此时的他,正与他的四太太、只有19岁的徐雯波居住在香港九龙的一座公寓里。50岁的张大千,艺术造诣在中国已经是无人匹敌的宗师级人物,尤其是三十岁就被徐悲鸿誉为“500年来第一人”,四十岁又在敦煌的历练,更使她的艺术造诣达到了一个新巅峰 此幅四尺条幅,不论用笔、用墨皆极为准确的领略了石涛画作的神韵与意境。观此画中所绘:画中两人聚居于山中,山间蜿蜒向下伸展,画幅中断山川烟雾朦胧,将画面的布局一分为二,造就了画面的黄金分割。老树扎根于山腰间,显得那么的扎实,壮硕。右下角一方印章“人间乞食”非常醒目,也是画面布局的精心设计。 张大千既是信佛的居士,又是鬻画养家的“职业画家”,从年轻时起他画画就有了润格,而在画上钤“人间乞食”印大约是三十几岁开始的。张大千共有多方“人间乞食”印 “人间乞食”印是张大千常用的佛教箴言类著名印章,所谓“乞食”是指佛教十二头陀行之一,比丘为资自己之色身,向人求食。后来文人据此仿效,作画着文便有了润格和稿酬。 在张大千一生为数甚巨的画作中,有诸多精品皆是以研习古人为主。他曾说:讥人临摹古画为依傍门户者,徒见其浅陋。临摹如读书,如习碑,几曾见不读书而能文,不习碑而能善书者乎?大千早年致力清初四僧,尤以石涛为其山水画的主要源头。关于他所“制造”的石涛伪作瞒过一众鉴定大家的故事,世人耳熟能详,一百年来都为人津津乐道。这样的传奇经历,不仅成为张大千传奇人生中的一大“名片”,更将“石涛”与“张大千”这两个名字在美术史中牢牢的绑定在一起。
Preview:
2023年3月24日-25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