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001 林风眠(1900~1991) 江山万里 纸本设色
Viewed 791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35×35cm×4
出 版:《林风眠画集》, 世华联合商业银行、艺术家杂志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主办;炎黄艺术馆协办,P34、39、42 款 识:林风眠钤 印:林风眠印 说明 展 览:林风眠水墨画展,台北国父纪念馆,台北,1995年永乐·中国艺术品大展,幻艺术中心,北京,2020年9月 / 湖畔大学·大礼堂,杭州,2020年10月 / 平安金融中心,深圳,2020年11月 / 上海展览中心,上海,2020年11月林风眠的风景画创作一直所坚持的是个人表达,不局限于客观的风景,也不局限于固有的程式,他所提倡的中西绘画语言的互补,并不是简单地将西方的写实语汇与中国的写意式表达进行结合,而是一种取长补短,用西方绘画中的形式元素来突破传统水墨画中对于个性创造力的约束,以表现“情绪上之所需求”。他的风景画不再是古代文人的遁世隐居、怀才不遇的寄情之物,而是以个性化的形式来抒发内心情绪的浪漫化风景。《江山万里》正是实践了他的艺术理念,四幅画均尺幅不大,在方寸之间,画家用清冷的色调和简约的形式表现出了一种压抑感,此组画大约为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作品,这个阶段林风眠经历了人生中的种种波折,在抗日战争中辗转迁移,并且因为艺术观念的不和被迫从杭州艺专辞职,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和社会动荡中的苦闷均折射在这些作品中。此组画中的景物分别是渔港、芦苇孤鹜、海岸和山村。“渔港”是一件形式感很强的作品,左侧村舍的一角与停泊在岸边的渔舟前后错落,渔舟的桅杆和几何形状的屋檐彼此交叉,在黑白块面和各种线条中构成了严谨而丰富的几何秩序。“芦苇孤鹜”显示出林风眠在五十年代的作品中常见的孤独感,画面在平远中展开水、岸、云天,近景几丛芦苇随风飘动,天空中一隻鹜鸟疾速飞过,天空与水面以花青大笔挥染,芦苇则以劲拔刚硬的笔势写出,画中弥漫着孤寂的诗意。“海岸”是一件颇具实验性的作品,在大面积的色彩平涂中研究光线的微妙变化对其的影响。“山村”更接近于传统水墨画,但画家把“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转变为更生活化的意象,村舍和树木的造型都有一种稚拙之趣。四幅画在构图和经营上的变化皆与林风眠的心路历程息息相关,既是画家心境的反映,亦为一个时代的映像。繁世孤鸿—林风眠诞辰120周年专题林风眠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及美术教育家,他的一生是起伏转折的,如同一隻孤鸿飞翔在繁世,寻求落脚之处,而他的初衷却从未改变,正如他所说:“我像斯芬克斯,坐在沙漠里,伟大的时代一个一个过去了,我依然不动。”林风眠1900年生于广东梅县的一个石匠家庭,少年时代已显示出绘画天赋。1918年,他参加政府赞助赴法勤工俭学,先在第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他在法国接受了学院派的教育,并受到了当时流行的现代派艺术的影响,如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及原始主义,与此同时,他已经开始研究中西艺术的融合。1925年,林风眠回国,被聘任北平国立艺专校长,后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建杭州艺专并任校长。此后林风眠经历了抗日战争和文革的波折,他因教育理念的不和被迫从杭州艺专辞职,后来大部分作品又毁于文革时期。林风眠在晚年时移居香港,在几乎重头再来的情况下又迎来了最后一个创作高峰期。林风眠一生都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他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的艺术传统,改良了水墨画的造型语言,并从民间艺术如年画、剪纸、皮影、宋代瓷器中撷取形式元素,一方面兼容西方艺术中的审美意识与表现手法,最终融合中西,尽脱窠臼,别开生面,独创出一种富于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而又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林风眠的绘画涉及静物、花鸟、风景、人物,如果说其静物画更接近于西方现代艺术,其人物画和风景画则更接近中国画。优雅迷人的仕女是一种东方美的典型,而反复描绘的西湖与天平山的景色,暮色中飞过的孤鹜则代表着林风眠对于家园的回忆和渴望。本次专题包括林风眠从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人物画与风景画,展现了他在长达数十年间的创作轨迹及心路历程,不仅是画家的个人风格成型史,也是一部时代变迁史。四十年代的苍凉凝重林风眠创作风景画大概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早期的作品不多,受德国表现主义影响较多。四十年代是“林风眠格体”的成型期,其作品融合了传统水墨画和西方水彩画的造型语汇,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一阶段林风眠经历了人生的变迁,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辗转迁移,从国立艺专辞职后,经上海、贵州、云南,抵达重庆,隐居在嘉陵江南岸,潜心研究中国画的改良。这个时期的风景画题材主要是重庆地区的沿江风光和山间景色,由于人生际遇的缘故,四十年代的作品显得较为苍凉与凝重。Lot.006《长江三峡》代表了林风眠在四十年代的风景画的典型风格,画面并未采取林风眠所习惯的方正构图,而是少见的横长式构图,这种尺幅与气势在他的风景画中也不多见。Lot.005《归航》同样是四十年代的作品,此幅画在构图上采用林风眠惯用的方形布阵,以平行的视角逐步展开水面上的景物,空间层次简约而又丰富。此幅画中林风眠将水墨画的技巧与表现主义艺术的语言风格结合了起来,他通过情境的设置表现出了自己在时代变迁中的精神困惑和内心情感,时代的沉重感和精神上的压迫感为其画作带来一种幽暗之美。五十年代的华丽灿烂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是林风眠的艺术风格转型期,同时也是他的创作高峰期。林风眠在抗战胜利后继续在杭州艺专任教,但是由于在艺术理念和教育观念方面的冲突,林风眠被迫辞去教职,移居上海,开始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内进行独立创作。这段时期林风眠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卖画为生,在艺术上却不再有任何限制,他发现了不少新题材,创作了一批比以前更具实验性的作品。林风眠的风景画在五十年代时进入成熟期,这一阶段的作品已经不见四十年代时的凝重,而是色调华丽,比如其标志性的“秋景系列”。Lot.008《西湖秋色》即属于“秋景系列”,这一系列的风景画大多取材于林风眠对于西湖和苏州天平山的印象,林风眠的创作方式并非直接对景写生,而是凭收集的材料、凭记忆和技术经验去作画,因此在空间布局和色彩处理上更为自由。Lot.009《江山万里》大约为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作品,画中景物分别为渔港、芦苇孤鹜、海岸和山村。四幅画均尺幅不大,在方寸之间,画家用清冷的色调和简约的形式表现出了一种压抑感。这个阶段林风眠经历了人生中的种种波折,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和社会动荡中的苦闷均折射在这些作品中,四幅画既是画家的心境的反映,亦是一个时代的映像。五十年代的人物画五十年代不仅是风景画,也是林风眠的人物画的创作高峰,他的人物画在中国画、传统戏曲和西方现代艺术之间找到契合之处,创造出一种中西融合的表现风格,“从民族形式中找到一条出路”。Lot.003《执炉仕女暨致林楚谦书信一通》是林风眠的堂兄林楚谦的旧藏,此幅画表现出了东方古典仕女的轻盈体态和娴静气质,较之以前的作品在形式上更为抽象化,背景亦更加丰富,是林风眠盛期仕女画的佳作。此外,此幅画还讲述了一些绘画背后的故事,林楚谦一家与林风眠关系甚密,通过他们之间来往的信件可知,林楚谦在五、六十年代时经常帮林风眠销售画作和代购药品。林风眠在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很少署年款,是因为他常将一些无落款的作品放在林楚谦处,此幅画是研究林风眠的社会关系及作品序列的重要资料。林风眠的人物画一方面取材于传统文化,比如仕女或戏曲人物,一方面取材于日常生活,如农妇、渔妇、女民兵等。这两类题材显示出非常不同的格调,仕女画有着浪漫主义倾向,描绘农妇、女民兵时则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视角和稚拙、朴实的风格。Lot.007《渔妇与鹦鹉》和Lot.004《两个女民兵》都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人物画。五十年代时,中国文艺界出现了以社会政治为主旋律的创作高潮,艺术家被认为应面向生活,走向社会,作品应为政治服务,林风眠也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新风尚、新气象的作品。《渔妇与鹦鹉》是林风眠赴舟山写生回沪之作,这类题材的作品数量非常有限,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个时间段,此幅画便是一件遗珠之作,林风眠通过对普通劳动者的描绘表现了他对工农阶层的赞美和同情,体现了其艺术的另一种面貌。《两个女民兵》创作于1958年,此幅画题材罕见,具有单纯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是林风眠在五十年代的上海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晚年的表现主义风格林风眠在1977年移居香港之时,他在杭州、重庆、上海期间创作的作品已经大部分毁于抗战和文革时期,高龄78岁的画家几乎重头再来。在香港的十余年间,他一方面继续完善着五、六十年代的创作模式,一方面是树立突破既往的新模式。他在香港时期的风景画已经完全不同于灿烂的“秋景系列”或孤独的“秋鹜系列”,而是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是一种极具装饰性的表现主义风格。这一时期的画题也有些是过去所没有的,其中最典型者莫过于黄山风景,黄山风景是林风眠晚年风景画的主要代表。Lot.002《黄山风景》大约创作于八十年代,是林风眠在晚年移居香港之后的重要作品之一。此幅画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黄山的山峰与松树,用形式构成的元素和表现性的色彩将人人皆知的风景变得陌生化,将诗情画意的黄山风景解构成了装饰性的符号,这也是林风眠晚年风景画的基本特征。
Preview:
2020年11月28日-12月3日
Address:
北京四季酒店五层A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