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083 潘德海(B.1956) 1992年作 蒙娜丽莎 布面油画
Viewed 227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50×130cm
出 版:《潘德海》,艺凯旋艺术空间,2008年,P11 签 名:潘德海1992 说明 展 览:潘德海个展,艺凯旋艺术空间,北京,2008年潘德海的艺术语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也受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在85 新潮美术期间,具有表现倾向的油画创作层出不穷,其主要目标是针对人性的解放。这些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的油画作品,多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油画的早期表现主义成果,对艺术中的人性进行反思与回归,对历史、社会进行批判,也是当时的艺术家普遍强调个体的直觉与生命价值。然而在85 新潮美术期间,油画家对抽象艺术、表现主义的认识极少不以艺术形式和绘画语言自身作为前提。而潘德海,可能是其中最早意识到绘画语言本体重要性的当代艺术家之一。1986年,潘德海与毛旭辉、张晓刚、叶永青等四十余位艺术家成立了“西南艺术研究群体”;1989年,潘德海的“苞米”系列在《中国现代艺术展》上获得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苞米”也成为了潘德海主要艺术特征的代名词。除此以外,带有政治波普风格和演绎经典风格的其它作品,共同构成了潘德海艺术生涯的全景观。潘德海似乎是在用一种中国元素和属于中国的当代艺术来向杜尚对《蒙娜丽莎》的“恶作剧”致意。他重新演绎了《蒙娜丽莎》这幅世界经典名画,或者换个说法说,他以重构的方式来解构这幅世界经典名画。不同的是,对比前者,潘德海把“恶作剧”的尺度放得更开了。潘德海选择了“红砖”来暗示中国元素,而画面中胖胖的面庞和“苞米人”的皮肤,毫无疑问地延续了潘德海最典型的艺术语言和个人符号。在《蒙娜丽莎》中,人物面部的容貌和表情都被概念化、模糊化了。对潘德海而言,他关注的也不仅是面部表面的颗粒,也是通过颗粒表达人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说无法言语的人类状态。
Preview:
2020年11月28日-12月3日
Address:
北京四季酒店五层A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