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081 毛旭辉(B.1956) 1994年作 日常史诗:自行车 布面油画
Viewed 281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80×130cm
出 版:《毛旭辉 1976-2007》,汉雅轩,2007年,P206《道路 毛旭辉的绘画历程 1973-2007》,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P237 签 名:1994.5.大毛 说明 展 览:永乐·中国艺术品大展,湖畔大学·大礼堂,杭州,2020年10月 / 平安金融中心,深圳,2020年11月 / 上海展览中心,上海,2020年11月「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说:我的绘画行为只是一种修行的方式正是这种修行的方式使我接近了“艺术”的本意。当我这样说时我只是注意到严格地说艺术是一种精神上的行为,这里是在执意地肯定艺术的精神性质是这项“工作”最为本质的部分。是的,绘画也表现了图像世界和感情这与精神高度的企及并不产生矛盾,我们正是通过凡俗、琐碎、平庸、愤怒、激动这些领域而达到“无我”的境界。无我”的获得需要一个放弃“自我”的艰难过程,生存的意义恰恰在于此,你不能凭空获得精神的“彩票”,你必须有所付出,有巨大的投资,执著于你的“事业”最终而达到“无我”的那种宽广而平静的领域。 」——毛旭辉毛旭辉的艺术本身就是一部日常史诗,他的题材通常来自于日常生活,从“家长系列”、“剪刀系列”、“倒下的靠背椅”、至“紫色”,在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将在时代变革中经历的大事件与个人的生活史结合起来,从私密的情感和经验出发,将具象的事物转化为符号,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现状及个人生活的真实感受。《日常史诗:自行车》为90年代初的作品,这段时期对于毛旭辉而言是寻找个人定位的摸索期和风格的确立期。在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以后,毛旭辉迎来了“85美术新潮”运动的蓬勃发展,但很快又目睹了新潮艺术的终结。90年代初,他在北京居住过一段时间,由于与北京的艺术圈格格不入,倍感孤独,不久回到昆明。毛旭辉在回顾这个阶段时称:“我在整个90年代是一个比较失落的画家,因为从80年代的轰轰烈烈,到了整个新潮运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整个社会已经转向了,社会义无反顾地朝商业化市场去迈进的时候,这些都不太符合我的理想。从这种背景的变化上,第一我不太适应,第二我的艺术和时代已经没关系了。”从1991年开始,毛旭辉的创作关注焦点转移至日常对象元素,如自行车、剪刀等,同时也加入了更多的中国符号,比如传统建筑、器物。毛旭辉在80年代末的“家长系列”中还在质疑传统的家庭关系和权力结构,90年代的作品已经完全不同。这些作品形式简约,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虽然表面上类似于波普艺术,但画家并没有探讨商业社会的行为及消费观念,而是像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一样透过符号的隐喻性来表达精神上的孤独和无意义的生存状态。《日常史诗:自行车》创作于1994年,同“剪刀系列”一样,毛旭辉也试图使这种在90年代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成为超越其物质性功能的象征符号。此幅画采取了反传统的构图方式,自行车在画面的对角线上,被简化成线条与块面的几何图形,画家以鲜明的大红与纯黑勾画出自行车的粗略影像,在笔势混乱的灰色背景上显得极其耀眼,从滚动的车轮和流淌的红色颜料中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自行车曾经是一代中国人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毛旭辉将自行车从传统用途中解放了出来,以重新建构的形式和深情的记忆赋予其史诗的文学色彩和庄严性。《日常史诗》是毛旭辉在90年代的代表作,画作融合了抽象的形式和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显示出毛旭辉在时代发展与文化变迁上的深入思考,所抒发的是个人的生活体验和蒙克式的精神孤独。
Preview:
2020年11月28日-12月3日
Address:
北京四季酒店五层A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